。
    离开机场。
    来到一处不知名区域。
    感觉像是后世的招待所。又像是某人的公馆?
    周围很多警卫。都有枪。
    除了华夏人的警卫,还有部分苏联人警卫。
    张庸沉默。什么都没问。
    老蒋在这里。
    一切等见面了再说。
    “这边。”
    “好。”
    进入一个很大的房间。
    房间装修的非常奢华。水晶吊灯。波斯地毯。
    苏联人好像非常讲究这一套。
    房屋中间有一张很长的会议桌。南北走向。
    会议桌的两侧,分别坐着中苏双方人员。看样子似乎是在谈判?
    不过,气氛还是很安静的。没有争吵的迹象。
    可惜。不是帝林和罗明海开会。
    否则,他张庸就有机会充分发挥战斗力了。
    就他目前的臂力,随便砸一个烟灰缸,都能将人当场砸晕。
    老蒋不在。
    但是雷达地图显示隔壁房间有人。可能就是老蒋。他在隔壁房间旁听。
    毕竟是国家元首,一国之君,不可能亲自下场。
    亲自旁听,说明他很关心。
    否则,只需要陈诚将结果报告上来即可。
    谈判的主力,是何应钦。
    他身边的其他人员,也都是来自军政部的。
    确实,需要多少援助,需要什么援助,军政部最清楚了。清单也是他们开的。
    张庸想象不出,请自己来是做什么。难道是俄语翻译?
    肯定不是。因为现场有翻译。
    “何部长。”
    “少龙,坐吧!”
    “好。”
    张庸坐下来。
    心态平和。不急不躁。
    管他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啥。
    知道历史大局的人就是这么淡定。完全不需要患得患失的。
    无论中间的过程多么的困难,最后胜利都是属于我们的。华夏民族会再次屹立于世界东方。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就是这样优越感满满。
    “何部长,叫我来……”
    “你先看备忘录。”
    “好。”
    张庸凝神聚气。
    默默看备忘录。
    然后眼前一亮。
    居然是一份引进伊-16战斗机生产线的协议。
    仔细看。
    确实是伊-16,不是伊-15!
    是比较先进的单翼机!
    不是性能落后双翼机!
    根据协议内容,苏联方面,将会在兰州,或者其他地方,协助建设两条飞机生产线。
    机器设备、生产资料、技术人员、试飞员,都由苏联方面提供。
    中方负责提供场地、厂房。还有后勤。
    没有提及协议生产飞机的数量。感觉就是无上限?
    “还有这事?”
    暗暗惊喜。喜出望外。
    历史书好像没写这茬?
    不对。
    有些解密资料有提到。
    都是吐槽国府空军是如何如何无能的。如何目光短浅的。
    别人苏联人都愿意提供机械设备,提供生产资料,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配套,帮忙修建飞机生产线。
    结果……
    被拒绝了。
    拒绝了……
    绝了……
    理由是,自己生产太慢了。不如苏联直接提供。
    你们将生产好的飞机,直接飞过来。我们接手就能用。然后直接投入战场。
    如果是要自己生产,多麻烦。耗时日久。
    忽然想到两句话——
    造不如买。
    买不如租。
    怎么感觉特别的熟悉?
    若有所思。
    颇为感慨。
    “少龙,你怎么看?”
    “我非常赞成引进。”
    张庸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丝毫都没有含糊其辞。
    没错。他非常赞成引入伊-16生产线。
    甚至是巴不得立刻就执行。
    须知道,那是最新的伊-16,不是伊-15啊!
    哪怕是伊-15,也是求之不得啊!
    他不知道慈父为什么忽然那么慷慨。但是,机会必须抓住。
    为什么?
    因为,世界局势,瞬息万变。
    眼下,苏联人还是愿意大力援助华夏的。希望用华夏制约日寇。
    所以,即使是伊-16战斗机生产线,都愿意赠送。
    没错,就是赠送。不要钱的。免费。
    此时此刻的慈父,是真真正正的慈父。一分钱都不要。
    主打一个,我出钱出武器,你们出人,帮我对付日寇。
    蜜月期。
    真的。妥妥的蜜月期。
    蜜里调油的时候,你要什么,他都愿意给。
    就像后来的156个大项目……
    然而,蜜月期总是短暂的。
    明年的诺门坎冲突,会改变很多人,很多事。
    
第1418章, 引进-->>(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