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这个家伙,居然没有当场捣成肉酱,真是难以置信。
    换了他张庸是红党,哪怕是违反纪律,也得将这个家伙直接剁了。
    抓活的?
    做梦吧!
    安然无事。
    大半个小时以后,李伯齐来了。
    还有一个穿军装的中年人。戴着金丝眼镜。就是贺国光。
    两人都是请棒棒们抬滑竿送过来的。
    没办法,这边的道路,什么车都不好使。要么靠自己的腿。要么靠别人的腿。
    咦?
    张庸忽然后知后觉。
    自己刚才一直在走路,好像也没感觉太累。
    如果是计算微信步数的话,至少几万步了。
    上前。
    迎接。
    “贺主任!”
    “少龙。”
    “组长。”
    “嗯。”
    李伯齐从滑竿上下来。
    毕竟是特务处的人,动作非常灵活。轻松下来。
    但是贺主任就需要搀扶。正好,张庸上去献殷勤。将贺主任从滑竿上搀扶下来。
    “老了,不中用了。不像伱们年轻人。”贺主任自嘲。
    “贺主任,我真是想不到,你会在重庆。”张庸老老实实的说。
    和聪明人说话,最好就是主打诚实。
    说错没关系。
    有啥就说哈。
    不要耍滑头。
    否则,别人的智商,会将你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无论是贺国光,还是杨永泰,都是靠脑子吃饭的。他们的智力,至少比他张庸要高出100以上。
    “我一直都在重庆办公。偶尔去成都。”
    “我以为你常驻成都的。”
    “我倒是想。但是别人不愿意啊!”
    “我们不是有军队吗?”
    “不能蛮干。”
    “为什么?”
    “万一打起来,都是自己人啊!”
    “哦……”
    张庸没有继续这个话题。
    贺国光其实是四川人。和刘湘还是同学。一起留学日本的。
    说起来,华夏有非常多的高层,都是在日寇那边留过学的。
    这就导致抗日战争局势非常复杂。
    包括老蒋自己,都是在日寇那边留学的。读的好像是士官学校?
    总之,除了红党,其他所有的地方军阀派系,都或多或少受到日寇的影响。在抗日方面,始终没有那么积极。
    背后,又有各种暗流涌动。老汪叛逃。阎老西暗中媾和……
    “贺主任。这边请。”
    “少龙,你真是有本事啊!日谍克星,名不虚传。”
    “主任过奖了。我运气比较好。”
    “这也是本事。”
    贺国光心情很好。
    因为李伯齐已经和他说了。
    一万多发炮弹啊!还都是山炮弹!
    绝对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
    他必须亲自来查验。确认无误。任何人代替都不放心。
    “请。”
    “请。”
    一行人来到码头边上。
    所有的山炮弹都已经卸载下来。摆放整齐。
    用木箱装着。每箱六发。
    数字肯定是对的。炮弹也是货真价实的。
    张庸双手抱起一发。估计重量在八公斤左右。确实是沉甸甸的。
    可惜,就是口径小了一点。
    如果是105、150就好了。那才是真正的大炮弹!
    “都是好东西啊!”
    “都是好东西啊!”
    贺国光抚摸着炮弹。喃喃自语。
    张庸怀疑对方想起了年轻时候的初恋。但是没有证据。
    良久……
    贺主任才逐渐恢复平静。
    “少龙……”
    “都是日谍隐藏的。被我起获出来的。”
    “日谍隐藏?”
    “对。确实不可思议。我也是在淞沪那边得到消息,不敢怠慢,于是亲自开飞机过来。将军火起获以后,发现没有差错,我才敢去重庆站找李站长。”
    “你当时什么都没说。”
    “在军火送到朝天门码头之前,我也不敢说啊!万一出现意外呢?”
    “少龙,你真是……有功于国家,有功于社稷啊!以后的历史书,必须有你的名字!”
    “主任过奖了。没那么夸张……”
    “你知道一万发炮弹有多么贵重吗?都是山炮弹啊!”
    张庸:……
    汗。好像是有点夸张了。
    系统也真是。不送货则已,一送货就是满满一船。
    除了水运,好像不会别的输送方式了。
    而水运的特点,就是量大。
    确实,满满一船的弹药,数量绝对是惊人的。
    一发75毫米山炮弹,重量大概8公斤。算上包装,最多10公斤。一万发就是10万公斤。也就是100吨。
    100吨很多吗?对于船只来说,真的不多。
    哪怕是在朝天门停靠的机械动力的货轮,也能拉几百吨的。
    “主任,军火就交给你处理了。”
    “好,我立刻报告委座。必须给你一个大大的奖励。”
    
第1076章,别动队-->>(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