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瓦西里·佩罗夫斯基将军就曾率军远征希瓦汗国。
在那次远征中,我们损失了五千匹骆驼和三千名士兵.”
战争大臣亚历山大·切尔内绍夫则是说出了关键所在中亚三汗国固然凶悍,但真正拦住了俄国去路的却是恶劣的气候和无情的沙漠。
如果走不出那片沙漠,派出多少军队都是白搭。
其实布兹科夫少将之所以会选择叛变就很有可能和当地环境有关,不过虽然有人想到了这一切,但却没人会说出来。
“该死!布兹科夫那个该死的骗子!我一定要杀了他,然后把他的脑袋挂在陈列室的墙上!”
尼古拉一世显然还在气头上,但却有些无可奈何也只能是无能狂怒,毕竟他不可能真的让人把沙漠填平。
“陛下,我们可以继续移民实边,在边境建立据点。这样我们就能缩短远征的距离。”
尼古拉一世点了点头有些无奈地说道。
“就这么办吧。”
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缅希科夫的建议听上去十分中肯,但实际上这个计划已经启动十多年了。
此时正是因为按照高加索军区的判断才有了这次远征,然而结果却并不理想。
“陛下,还有英国人,他们太可恶了!如果不是他们一直从中作梗,阻挠我们的计划,我们早就打到阿富汗了!”
涅谢尔洛夫之前丢了面子,此时必须找回场子,否则他的下场不会好过。
那涅谢尔洛夫是否是信口胡诌,只为挑动矛盾呢?
其实还真不是,资助中亚三汗国和阿富汗的事情英国人还真没少干。
尤其是俄国人的计划,每一次都会被英国人提前通知给中亚三汗国。
如果没有英国人的情报,那些土著王国的军队也不可能每次都以逸待劳精准阻截俄国人的远征军。
“该死的英国佬!他们怎么总是阴魂不散?巴尔干和车臣也有他们的影子。”
尼古拉一世真的很头疼,英国人似乎一直在针对自己,并不希望自己将俄罗斯的秩序带到那些野蛮之地。
“陛下,阿拉斯加也有英国人的活动,他们蛊惑当地人和我们的移民开战。虽然我们取得了胜利,但是冰
第21章 俄国人不成功的奋斗-->>(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