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章 逼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衡,所以他应该还有一段悠闲的时光。

    不过世上可没有那么多应该

    布拉格行宫。

    弗兰茨看着桌案上如小山一般的请愿书陷入了沉思,奥地利帝国贵族精英和平民之间的摩擦由来已久,弗兰茨的选择是分而治之。

    奥地利帝国的贵族学校,设施和师资力量,以及管理肯定是普通学校无法相比的,但门槛也很高除了贵族身份,还要高额的学费或者是对国家巨大的贡献,以及极强的自控力和纪律性。

    弗兰茨是真心想从贵族中培养点社会精英,不过这样的做法却引起了那些小贵族和底层官员的不满,他们不满自己的子女和平民一起上公立学校,但又没有资格去贵族学校或者舍不得花钱。

    所以这些人就想在贵族学校和公立学校中间再开辟出一种新的学校,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并缓解所谓的阶级焦虑。

    通常来说作为统治者的弗兰茨应该接受他们的建议,并为他们创造所谓的中等学校。这样不但可以平息他们的怨念,还能再赚上一笔。

    然而弗兰茨从最开始就没把教育当成产业,想玩产业化改革他有更加敲骨吸髓的做法,但他没兴趣那么做。

    帝国的本质决定弗兰茨不可能按照商人的思路来解决问题,他需要一个完全被洗脑的阶级来为自己服务。

    而且弗兰茨深知特权阶级的力量,哪怕是弗兰茨不给他们上升通道,也只能实现表面上的平等,等这个平等的假象被戳穿之后只会迎来更大的反噬。

    与其放任这些家伙荼毒四方,倒不如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管理,至少在弗兰茨的眼皮底下,他们多多少少还会装成一副人类的模样。

    伊顿公学在现代的名声不佳,是刻板、陈腐、愚钝、废物的集中营,但并不妨碍它在十九世纪大放异彩,并为英国培养了无数精英。

    (整个十九世纪英国23位首相中有7位毕业于伊顿公学。)

    伊顿公学的没落还要等到二战之后,大量的贵族战死、绝嗣、整个贵族阶级的力量直线下滑之后。

    此外弗兰茨对公立学

第14章 逼宫-->>(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