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二章:张落的新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你能做吗?”秦镇来了精神。

    “应该可以,但需要工具。”张落耸了耸肩。

    这番话让秦镇对张落的冶炼技术充满了好奇。

    他十分想知道,眼前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究竟拥有着怎样令人拍案惊奇的手艺!

    秦镇暗暗发誓,等林三回来了,他定要将铁匠铺的相关物件置办齐全,直接让张落开工!

    “对了。”

    秦镇似乎想起了什么,眼神随即变得炽热。

    这张落既然连铁丝都能捣鼓出来,那么更精细的铁具呢?

    比如……枪管,撞针?!

    众所周知,一硝二硫三木炭是火药的制作基础,但想把这玩意合理可靠的运用到军事上,则需要一定的冶炼技术。

    黑火药起于唐,兴于宋,定于明。

    宋以前,人们极难控制火药的威力,多用于民间烟花亦或是炼丹师;宋以后,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冶炼技术的提升,煤炭炼铁的推广,让当时的匠人可以制作出质量更高的精铁,组成了最开始“热武器”研发的构成条件。

    在此之前,北宋的武将会将火药绑在铁箭上发射,手铳用的还是竹管枪管。

    威力堪忧。

    而到了南宋,火药技法越发先进,出现了最初的“管形火器”,竹管被更精密的铁管和铜管所取代,则子窠用铁块等物质制成(类似子弹) 然后火药利用爆破的张力把推子窠出去 ,这是后来步枪和子弹的雏形。

    很不幸的是在与宋的作战过程中 金人和蒙古人也相继学会了火器的使用和制作 这对蒙古铁骑几乎打下整个欧亚版有着巨大贡献。

    而到明以后,随着灌钢法的改进,苏钢的出现,让当时的匠人可以制作出更强有力的枪管——也就是炮筒,红衣大炮成为主流。

    秦镇曾看过很多历史小说,里面的人随随便便就能制作出高稳定性的火铳、大炮。

    这其实并不合理。

    黑火药和火器,其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只需要一硫二硝三木炭,而后者则需要较为

第六十二章:张落的新奇-->>(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