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认为纵使明军折损几百几千人,就能改变草原的结局。
事实上,明军现在拥有了大量的战马,搭配上火器,他们甚至都不需要死人,就足以消灭成千上万的蒙古人。
顾正臣没有看买的里八剌,只安静地品着茶。
他答应写文书,少一点杀戮。
他不答应也无妨。
明军占据绝对主动权。
只是顾正臣希望少死一些人,毕竟后续要建铁路,没有劳动力是不行的。
这里的劳动力,不是说拉他们去铺设铁轨,而是希望有人能去开矿、冶铁……
在大明,是铁路最大的成本不是迁移百姓,不是购置田地,封建王朝嘛,说拆迁就拆迁,你想当钉子户都不可能,敢和朝廷叫板,被钉子钉死还差不多……
最大的成本是铁轨,更进一步,是铁。
没有大量的钢铁供应,怎么可能修起来铁路,而这些钢铁供应,就需要大量的冶铁工业作为支撑。
开山、选矿、粉碎、运输、冶炼、锻造、再运输等等,哪个环节都少不了人工,全靠大明百姓去干,那要撂荒多少良田?
蓟遵战场上的俘虏不能安排去干这种事,至少现在不能。
主要是因为冶铁工程还没开始,线路还没实际敲定,这个时候安排他们进山也没啥用,钢铁这玩意又不能锻造出来在外面丢几年……
少死一些人,后续征调他们服徭役的时候,也好多出点力不是。
西方的工业积累,靠的是殖民,说白了就是打劫与贩卖黑人。
顾正臣可以打劫,但贩卖黑人这事——目前还没到那个地步。
茶水喝完了。
顾正臣将茶碗放下,站起身来,问也没问买的里八剌就朝外走去,出了门,伸展了下身体,对赵海楼、朱煜道:“看来,不大开杀戒——”
“朕写!”
买的里八剌走了出来,很不甘心的样子。
顾正臣转过身,笑道:“可不要勉强,若是不情愿,还是不写得好。”
买的里八剌差点吐血:“顾正臣,你别太过
第两千四百九十九章 大汗,不要勉强-->>(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