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四百九十三章 传国玺,不是奠基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守这种地方,简直就是给敌人当靶子。

    温祥卿面色凝重,问道:“敢问卫国公,巨大牺牲,是多少?”

    邓愈目光中带着几分钦佩与敬重:“五千人,打到最后,能站在山顶之上的,只剩下五百五十八,被抬下去送至迁安救治的,大部——也都因伤势过重,死了!”

    此言一出,就连魏观、詹徽等人也不禁浑身一冷。

    如此巨大的牺牲,耿炳文竟然还坚持到了最后,这是何等的钢铁意志!

    温祥卿对朱元璋行礼:“从全局来说,长兴侯所守之地,至关重要,守住了,才有山河口袋阵,守不住,便是山河破碎!臣以为镇国公所言极是,长兴侯所部军功,当破格增加封赏。”

    朱元璋叹了口气:“顾正臣在文书中说,此战最凶险之地,莫过于此。能凭着五千军守住蓟州向东的大门,硬抗元军数万骑兵连续冲击,整个大明有这本事的将官,怕也为数不多吧?”

    邓愈没有反驳。

    朱标、朱棡也认可这个说法。

    守与攻是两码事,善攻者未必善守,善守者未必善攻。

    若非要在善守之中选一个最善守的,顾正臣可能都需要排在耿炳文身后,毕竟顾正臣属于攻守兼备,啥都略懂型……

    邓愈敲了敲舆图,继续说道:“镇国公文书里提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十余万俘虏安置问题,俘虏众多,安置是个大问题。镇国公的意思是,给其一分院,让其安于耕作,这一点,户部能不能接得住?”

    户部尚书杨靖微微皱眉,有些不理解,言道:“元军俘虏,手上沾染着大明将士的血,还需要给他们一分院,镇国公此举,是不是也太仁慈了?”

    作为格物学院出来的人,并不迷信顾正臣,认为不合理时,该提还是会提。

    朱元璋看向朱标。

    朱标走出,严肃地说:“杨尚书所言在理,俘虏如同半个罪人,确实不宜给他们一分院,花费财力颇众。只是镇国公认为,若是放长远来看,谋一个长治久安,这些钱该不该花,由朝廷商议决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