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
顾正臣看向不远处的马车,招了招手,对走过来的韩庭瑞道:“让人将马留下五匹,其他人都回去。”
顾正臣、严桑桑、萧成、林白帆与韩庭瑞,五人五马,皆换了戎装,头戴毡帽,手持梅鸿签发的都司公文,以传讯沿线卫所警戒的名义,先一步抵达遵化,在冀州镇停歇两日之后,向北奔着喜峰口而去。
从蓟州向西出关,最大的可能走喜峰口,是山势、山道决定的事。
喜峰口,地势险要,又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东汉末年曹操与辽西乌桓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都经由此地。
唐高适《出塞》中的“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卢龙塞指的就是喜峰口。
因为燕山的存在,山势阻隔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拱卫着北平等地,但山有河谷,而这些河谷地带,往往便是山道之地。
滦河谷道,便是南北天然孔道,喜峰口扼守的,便是滦河山道。
经喜峰口出关向东北六十里是椴木峪关,再六十里则是松亭关,出松亭关再向东北,便是富谷,还有大名鼎鼎的大宁,也就是宁王封国之地。只不过这个时候那片地还不属于大明,宁王也才八岁,连三斗的弓都拉不开……
朱棣靖难时跑去大宁找宁王“要”朵颜三卫,也是从喜峰口出关的,就这条路最好走,其他路,不是河谷深不能走骑兵,就是山高不好走,人可以爬山,马爬山可不容易啊……
即便是再后来的满清,那也曾从喜峰口南下过。
未抵喜峰口,沿途便出现了数不清的百姓,连绵数十里地向北运送物资,毛驴、驽马拉着不少板车,有人在前面牵,有人在后面推,更多的百姓是用扁担挑着筐篓,扁担压在肩膀上,两端向下沉着,走动时上下晃动着。
“这是?”
严桑桑不解地问。
顾正臣放慢了速度,面色凝重地看着这一幕。
因为山道的缘故,还需要留下通道专供军士传讯,百姓最多两人并肩,可向北一路,似乎看不到尽头,只看到了无尽的山,青翠到有些发黑。
第两千三百四十五章 去喜峰口等他们-->>(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