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二十三章 另外两个人的Per Se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口送入嘴中。

    下一秒,她的眼眸微微睁大,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

    那冰凉鲜美的余韵仿佛真的带着海风的咸涩,瞬间卷过她的感官,让她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桑德拉所描述的“布列塔尼的海岸线”——并非具体的景象,而是一种关于清凉、纯净、以及开阔风味的通感。

    相传是由蒙古骑兵传到欧洲,用洋葱、刺山柑、欧芹、盐、胡椒以及伍斯特沙司,佐以生肉制成的鞑靼类料理,其实是十九世纪末期才在巴黎流行开来的经典法国菜。而“甜筒”这一可食用的容器,则是1904年在圣路易斯的世界博览会上发明的。当时,场内冰淇淋摊贩的纸杯全部用完了,为了继续招徕往来的游客,一位名叫欧内斯特-哈姆维的叙利亚小贩提出,将华夫饼干卷起来,作为冰淇淋的容器使用。至此,甜筒冰淇淋和甜筒,成为了美式饮食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托马斯-凯勒美国人和法餐厨师的身份二元性,也与Per Se创新美国菜+新浪潮法国菜的定位不谋而合。这道开胃小点的调味非常克制,没有巴黎的咸点那么重口味,以调味料的堆砌取胜。而是在最大程度地保留海味鲜度的同时,用少许的盐、胡椒,还有香草,来增加整体口感的丰富程度。

    这种克制内敛的调味技巧,与法国西北角布列塔尼大区的饮食风格相似,也更受美国人的欢迎。

    “很酥脆,口感很顺滑,像奶油一样,而且不会太油腻。最棒的是,它一点鱼腥味都没有。”

    麦迪逊将最后一块甜筒送入口中,对韩易说出的这番评价,很好地概括了新一代美国人的味蕾——还是对“甜”抱有极致的热爱,哪怕知道糖分高热量高,也离不开布朗尼、各式曲奇和牧场酱。对奶脂感像父辈一样痴迷,黄油、芝士、酸奶油、牛油果,只要能提供“creamy”感觉的食物,就是好吃的。

    但与此同时,在绿色饮食健康饮食的大潮影响下,他们却抛弃了美利坚先辈对于咸鲜的追求。培根、汉堡、炸鸡和披萨,因为其过高的咸度而被认为是不健康的,是低级的。所以,步入米其林餐厅的美国食客,比如麦迪逊,对高级饮食的要求,就是在“口感”重的同时,让“味道”尽量地轻一些。

    另外,深炸的滚烫食物是高热量的代名词,而降低热量的最好方法?那就是把同等热量的食物做成冷盘呈上来。

    这种在外人看来十分纠结的心态,被托马斯-凯勒敏锐地捕捉到,并且很好地满足了需求。

    难怪在食物方面美国味极浓的麦迪逊,会对这枚三文鱼甜筒如此爱不释口。

    “泡芙也不错,很浓郁。”

    三文鱼甜筒的风味不错,这一点韩易在纳帕谷的The French Laundry就领略过了。虽然对于他来说稍微有一点偏淡,但是开胃小菜用这种清爽冰凉的口感来刷一刷舌苔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更感兴趣的,是在The French Laundry上次没有尝到的传统小吃Gougère奶酪泡芙。

    拿起那枚表面凹凸不平,布满颜色深浅不一的纹路沟壑,还兀自冒着白气,一看就是现场烘焙而成的金棕色小球,感受到表面的硬脆感,韩易将它送入口中,牙齿轻轻合拢。

    一声比麦迪逊咀嚼三文鱼甜筒时更为低沉,却同样清晰的碎裂声响起,一股温润的,带着强烈奶酪咸香的热气便从内部蓬勃而出,与三文鱼甜筒的冰凉感形成了截然相反的体验。

    韩易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东方式芝士爱好者。所谓东方式芝士爱好者,意思是他喜欢芝士加热融化后浓郁丝滑的口感,和咸鲜回甜的味道,但是对蓝纹芝士这种长满霉菌的逆天玩意儿敬谢不敏。产自法国东北部孚日山脉弗朗什-孔泰大区的孔泰芝士,就恰好契合他的要求。

    弗朗什-孔泰大区与瑞士接壤,光这一句话,就能对孔泰奶酪大概的口感有所把握——它一定是非常适合瑞士奶酪火锅的,那种口感温和,且略带甜味的美味芝士。而实际的体验也的确如此,经过烘烤,奶酪的咸鲜与那种特有的坚果、奶油甚至一丝焦糖的复合香气被无限放大,瞬间占据了整个口腔。它不像刺激性强的蓝纹芝士那般,带着令人恶心和抗拒的霸道,而是以一种雄厚、圆润、令人倍感满足的方式铺陈开来。

    没有三文鱼甜筒那种需要细细品味的层层叠叠的微妙,而是一种直接、坦率,且充满慰藉感的美味。在饮食文化方面,法国与中国有不少相近之

第五百二十三章 另外两个人的Per Se-->>(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