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73章 尸体解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不锈钢解剖台照得纤毫毕现。尸体被密封在专用转运袋中,由两名法医助理小心翼翼地抬上解剖台,袋身外侧的标签标注着“无名男尸,胜利化肥厂3号宿舍楼阁楼发现”。法医张凯穿着全套解剖服,戴着双层乳胶手套,正对着灯光调试解剖显微镜,他的助理小林已经将解剖器械按顺序排列在器械台上,手术刀、止血钳、镊子在灯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

    “死者基础信息确认了吗?”张凯的声音透过口罩传来,沉稳而清晰。他从业十五年,经手过数百起命案的尸体解剖,每一次都保持着绝对的专注——对他而言,尸体是不会说谎的证人,而他的任务,就是解读尸体留下的每一条“证言”。

    “还没有,”小林翻开手中的勘查记录,“现场只找到一枚磨损严重的化肥厂旧工牌,姓名和编号都无法辨认。技术科正在比对失踪人口数据库,暂时没有匹配信息。体表初步检查显示,死者男性,年龄预估45-50岁,身高175cm左右,体重约70公斤,尸僵已达全身,尸斑位于背部及四肢后侧,指压不褪色。”

    张凯点点头,示意小林打开转运袋。随着密封拉链被拉开,一股淡淡的腐臭味弥漫开来——虽然尸体已在低温环境下转运,但死亡时间较长,腐败过程已初步启动。张凯凑近解剖台,先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死者的面部:“眼睑结膜有少量出血点,角膜轻度浑浊,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小林,记录一下,角膜浑浊程度符合死后48-72小时特征。”

    他伸出手指,按压死者的下颌关节:“下颌关节活动度极小,尸僵强度达Ⅲ级,结合尸斑固定情况,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3-4天前,也就是本周三到周四之间。不过具体时间还需要结合胃内容物和生化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接下来,张凯开始进行系统的体表检查。他用镊子轻轻拨开死者的头发,头皮完整,没有明显

第1973章 尸体解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