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厂区的主干道,要是有保安巡逻,一眼就能发现。”
“很有可能。”杨森点点头,“他撬开窗进来,先在窗边观察环境,确定安全后才动手。作案后又从正门离开,这样既隐蔽又不容易被发现。”他蹲下身,用静电吸附器在窗户周围的地面上操作,吸附膜上很快粘附着几根细小的深蓝色纤维,“这不是阁楼旧衣物的纤维,旧衣物的纤维都是褪色发黄的,这个颜色很鲜亮。”
杨林接过吸附膜,对着光线仔细观察:“像是新的劳保服纤维,化肥厂今年发的劳保服就是这个颜色。”他突然想起什么,“王帅说李大海的工装是深蓝色的,会不会和他有关?”
“不好说,这种纤维太常见了,厂里大部分工人都有。”杨森收起吸附膜,“我们回去做成分比对,看看和李大海住处的衣物纤维是不是一样的。”
勘查工作持续到下午六点,夕阳的余晖透过破损的窗户照进阁楼,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除了足迹、划痕、烟蒂和纤维,他们还在杂物堆的缝隙里发现了一枚模糊的指纹,印在一块破损的搪瓷缸上。“指纹只有部分纹线清晰,特征点不够多,暂时没法比对。”杨森有些遗憾地说道,“但我们可以先录入数据库,慢慢排查。”
两人将所有提取到的物证小心翼翼地装进勘查箱,准备返回刑侦支队。走出阁楼时,杨森回头看了一眼那个被帆布覆盖的尸体位置,“老杨,你说死者到底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废弃的阁楼里?”
“从他口袋里的旧工牌来看,肯定和化肥厂有关。”杨林锁上阁楼的门,在门上贴好封条,“可能是以前的员工,也可能是来找人的。不管怎么样,我们手里的线索又多了一些,只要把这些线索串起来,总能找到突破口。”
回到刑侦支队,杨林和杨森立刻将物证送到技术科。在实验室里,他们看着技术人员对烟蒂、纤维和金属残
第1972章 技术分析-->>(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