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着马,对霍光挥了挥手,随后潇洒离去。
    颇有那么一股风尘豪侠的感觉。
    此后。
    赵大牛这个两米高壮汉,就一直跟着自己身后做事了。
    自己去学院看学生,他也跟在自己身上看管学生。
    自己去搞商业,他也跟着身后看着铺子。
    有一说一。
    在学院里。
    那些小孩子看着赵大牛满脸横肉,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胆小的,甚至都吓哭了。
    霍光其实不太想要个尾巴跟在自己身后的。
    可一时间,又想不到给这赵大牛安排个什么差事好,如果不放在身边,又怕他出去惹事。
    毕竟是山匪出身。
    在南大营管理下,还好,可出了军营后,会不会又变回原样了?
    那谁说得准呢!
    几个月时间一转眼便过去了。
    南大营在李广利的带领下,军队朝着大宛国出征。毕竟是小国,汉军一路高歌凯进,捷报频频传回朝廷。
    其中。
    有一捷报,便是李广利率领军队攻入一个叫做贰师城的地方,夺取良马无数。
    于是。
    贰师将军的说法,便传了开来。
    乃至于朝廷上都这么称呼。
    注意。
    这可不是汉武帝封的将军,而是私下里默认成俗。对此,汉武帝也没追究,于是李广利就成了公认的贰师将军。
    这与霍光的车骑将军、霍去病的骠骑将军不同。
    毕竟。
    他们的都是自己的军功积累,由天子封赏的将军。
    要说区别。
    霍光就好比拿证上岗的医生,而李广利则是赤脚医生。
    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来讲。
    征讨大宛国,用的是昌邑哀王属国六千骑兵和郡国那些品行不良的少年去打战的。
    不过。
    因为霍光改变了历史,使得封狼居胥的霍去病活了下来。
    匈奴人,已经被赶出了漠北之地。
    没离开的。
    也归化成了汉朝子民,于是,漠北的匈奴之祸,便从此无了。
    这才有了汉武帝刘彻提前征讨大宛国的事情。
    并且。
    是派遣南大营出征。
    原先的历史上,李广利出征南大营,那时候匈奴之祸再次袭来,汉朝是顶着匈奴人的压力,出征大宛国的。
    可以说是腹背受敌。
    压力很大。
    现在不同。
    现在只需要对付大宛国,所以压力不大。
    汉军一路高歌凯进,捷报频频!
    以南大营的汉军实力,足以对付大宛国这等偏隅之地。
    可还是没想到。
    历史再次上演。
    这李广利不行就是不行,甚至因为提前了近十年时间,这李广利还不如原本历史上,那十年后的李广利。
    他打到郁成城,大败。
    南大营的士兵,死伤惨重。
    连郁成城都不能攻克,何况大宛国都城?
    兵败的李广利,于是萌生了撤军的念头。消息传回长安,当汉武帝听到这事后,大发雷霆。
    于是。
    这一天。
    原本无朝会的日子,被紧急诏令,开了一次汉朝的朝会。
    毫无疑问。
    朝会上。
    谈论的自然是南大营汉军败北郁成城的事情,而身为博陆侯的车骑将军,并且身上兼任着一些九卿职务的霍光。
    自然而然也被汉武帝叫上此次朝会。
    与霍光一起的。
    还有大将军大司马卫青。
    “诸位爱卿,你们天天不是吹捧着大汉乃天子之国,世界中心么?说什么军队披靡无敌,战无不胜。”
    “这要不是一场大败,朕还真信了你们的鬼话!”
    “大将军,好好看看你管理的南大营。”
    “败北了,连大宛国都打不过!”
    说着。
    高位上的汉武帝刘彻,便将使者上奏的奏章甩来。
    而这奏章上写的,自然是李广利这家伙要求撤军的话。说是什么路途遥远,军队缺乏粮食,士兵们不怕打战,但是怕挨饿云云.
    大将军卫青也是有苦难言。
    自己明明一直闲赋在家,这南大营的将士出征大宛国,败了。
    这事,能怪罪到他头上来?
    霍光捡起汉武帝的甩过来的奏章,看了李广利让使者上奏的事情,当即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臣不建议撤军,有损我朝廷威严。”
    “臣建议。”
    “陛下应该立即派遣使者镇守玉门关,李广利部若有军人回关,立即斩了他。”(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