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接旨时,却不知怎地,看着高大威严的李景隆,忽然想起了诏书里那句“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
    后小松天皇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他仿佛看到了日本的船只在港口被付之一炬,连海水都沸腾了起来,而幕府军队的那相比于明国简陋到可笑的武器和甲胄,被不屑使用的明国人扔垃圾似地堆在了一旁,直接堆成了小山。
    而自己,作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则被双手后缚捆绑了起来。
    白衣出降!
    负荆请罪!
    这是足利义满在对明战败后,为了保全自己残余的军队,强迫自己去当替死鬼,去面对明国人的愤怒!
    自己跪倒在了负责征日的明国大将军李景隆的面前,李景隆拔出鬼丸刀,就要斩杀自己这个替死鬼。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在接受诏书时,并没有以藩属对待天朝的礼仪行事!
    ——明国人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
    长期活在足利义满阴影下的后小松天皇,心里的自信早就被消磨殆尽。
    而刚才在自己心中天下无敌的足利义满,却又卑微地跪倒在明国大将军的面前,甚至冲明国大将军露出了谄媚的笑容。
    这一幕,让他更是感到了反差、愤懑、耻辱、不可置信与自卑。
    足利义满,你的威风呢?你的气概呢?你不是统一南北朝天下无敌吗?为什么要跪倒在明国使者的面前?为什么要笑的如此谄媚?
    为什么?!
    巨大的恐惧,抓住了后小松天皇的心。
    后小松天皇的心脏砰砰跳动着,却又感到一阵晕眩。
    不!
    日本绝不可与大明为敌!
    本天皇绝不当足利义满的替死鬼!
    “噗通”一声。
    从心的后小松天皇双膝一软,就像足利义满刚才那样,跪了下去,双手高举接旨。
    而甫一跪下,他的心里,反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念头通达了。
    “跪就跪吧,足利义满刚才也跪了,再说,给大明大皇帝跪,不丢人。”后小松天皇如是在心里安慰自己。
    这一跪,竟是让周围的日本权贵一时失神。
    这可是日本天皇!
    再落魄、再傀儡,那也是日本天皇!
    是日本的象征!
    而如今,就这么像是一条摇尾乞怜的路边败犬一般,跪倒在了明国大将军的脚下。
    哪怕他们知道这是藩属国对待明国必须执行的礼节,可这依旧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更令他们费解的是,幕府的三位主要人物,几乎是你争我抢地在向明国的大将军示好!
    难以理解!实在是难以理解!
    李景隆看着跪下接旨的日本国王,又看了看正冲自己露出友善笑意的足利义满、足利义持、日野业子等人,总觉得似乎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结局,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算了,不管了。
    既然圆满完成了任务,那订购的棺材也就可以退了。
    而另一个微妙的念头,也从他的心头升起。
    手握权柄,外藩俯首,这样的感觉,似乎……还不错?
    ——————
    几个月后。
    永乐元年三月,在日本盘桓许久的李景隆,终于被盛情招待的足利义满,依依惜别地送回了大明。
    随同大明使团一起回来的,还有日本使团。
    日本使团的正使,是在九州时期就开始长期负责,对大明和朝鲜的外交工作的今川了俊。
    使团里还有一个特殊成员,那就是基于日本皇族从平安时代开始的政治传统,出家为尼后(约等于政治避难/流放)被派来明国深研佛法的雪舞樱。
    长江浩荡,舟船如梭,两岸风光秀丽,人声鼎沸。
    “好美啊”
    站在船头甲板上的雪舞樱,眺望着这远比京都繁华的景象。
    此刻,她身穿素净僧衣,手持禅杖,脚踩布鞋,看起来与世无争的样子,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她的眼眸中隐藏着不易觉察的狂热和野心!
    自打她离开日本,跟随使节抵达大明,自宁波港以来,她已经见识到了明国广袤的土地、令她惊叹的人文气息以及城镇的繁华富庶。
    尤其是,当她亲眼目睹大明帝都,
    那座让全日本海商趋之若鹜的南京城时,她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在她曾经生活的日本,竟然只能算作是偏僻小岛!
    而大明,则是整片儒家文化圈的中心,也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更重要的是,她还从大明人的口中听说了——大明的军事力量,比起她所熟知的日本强大了何止十倍?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大明,她几乎没办法用自己的常识去判断明军的强弱!
    因为,大明实在太庞大、太神秘了!
    即便是号称“幕府战神”的今川了俊,也根本搞不懂大明的具体情况。
    因为今川了俊花费前后十余年时间攻伐九州岛,成为“九州王”,也不过是局限在一岛之上,战斗也仅仅是数千人规模,只要上了万人,就已经是超大规模合战了。
    而在李景隆的口中,他曾经统御六十万大军与如今的大明大皇帝对垒。
    最重要的是,今川了俊经过在宁波等地的了解后,知道这位大将军并没有吹牛。
    自诩用兵老道的今川了俊根本想象不出来,统御六十万大军能维持正常的行军秩序不崩溃,需要统帅拥有怎样的强大调度能力。
    那可是六十万人的粮食、水、药、兵器、骡马啊!
    今川了俊唯一可以确定的,大明绝对拥有远超日本数十倍的实力!
    同样在船头,李景隆的大红袍被风吹拂起来。
    他看着南京城的轮廓,感慨于几个月的日本之旅,真真是恍如隔世一般。
    姜星火教他的办法,阴差阳错竟然让他圆满完成了任务,也不知道这在不在姜星火的计算之中。
    真想念姜郎啊,按时间算,应该早就出狱了。
    等等。
    不对!
    港口上这是啥?
    李景隆蹙眉看着奇怪的吊装工具,眼皮微微一跳。
    “国公爷,百姓手里的邸报。”
    曹阿大先带着几名家丁驾着小船上岸,通知在岸边迎接的官员和众勋戚,随后带回了这个东西。
    “怎么就来这么点人?”李景隆有些不悦地问道。
    皇帝又骗他,当初说好了成功归来就带着满朝文武来迎接他的。
    一边说,李景隆一边接过了印刷质量极为粗劣的邸报。
    “不对.这不是朝廷的邸报。”
    李景隆一目十行地扫过了这张奇怪的《明报》。
    上面写着数字,画着圈,这些数字李景隆倒是见过,阿拉伯人的。
    ①大明第三期农业育种专项国债即将发售。
    ②大明财神射利本期中奖号码(阿拉伯数字)。
    ③《三国群英平话》第五十八回:轲比能兵犯代郡,公孙瓒大破胡虏。
    再往下,邸报上就是一些李景隆看不懂的东西。
    在旁边的曹阿大终于忍不住了,提醒道:“国公爷,您翻倒后面来,拿反了现在朝野都在吵架,争得就是这上面写的东西。”
    李景隆把《明报》这张粗劣的大纸翻了过来,方才看到正面连篇累牍地写着立场完全相反的几篇文章。
    《精神现象学与‘否定之否定’,陛下就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署名:道衍。
    《“吾心即是宇宙,天地与我一体”,驳斥二程先生性理之学》
    署名:夏原吉。
    《‘二律背反’证明格物无法致知,格物科学必须独立》
    署名:张宇初。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从‘一生二’浅谈理的流变性》
    署名:袁珙。
    下面还有几篇卫道士们的登报反驳文章。
    李景隆深吸了一口气,大约明白了,此时朝野正在争论道统,应该是顾不上他了。
    这些东西,李景隆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谁搞出来的。
    可他翻来覆去把整个邸报都翻遍了,还是没找到那个熟悉的名字。
    ——姜星火呢?
    关于李景隆的疑惑,还得把时间线拨回到他出发前往日本后的几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