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钱少呢!还能解决就业,一举两得。
    一个政策,最先察觉到的,就那么一批人。
    自从郑雄出台了这个政策,豪商富户首先进行办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流动,画师越来越多,加上兵马司也渐渐偏向查验身份证。
    身份证的普及工作有条不紊。
    富商完了,百姓来。
    人口能够流动,身份证模糊了老朱细分的户籍制度,郑雄也开始进行应天府的规划。
    砍柴来卖的,拿土特产进城来卖的,贩夫走卒只要有身份证,郑雄都不会为难。
    为此,郑雄还特地招呼兵马司的人,严正声明不得为难。
    地摊经济,永不过时,非常提振经济。
    贩夫走卒,只要肯吃苦,在这应天府总不至于饿死。
    整个应天府随着人口流动仿佛也更热闹了点。
    这只是身份证制度下带来的改变。
    郑雄还在南京城各地,开始建造农贸市场,保证南京城百姓的生活供应问题。
    同样,郑雄将这个工程交给了一建。
    一建这个郑雄一手扶持的建造部门也开始渐渐
    崭露头角。
    人手招募的也越来越多,招收的工匠质量还不低,有着充足的人手进行建造,学校,农贸市场同时开工都不在话下。
    而这也得益于工部。
    凡事就怕比较。
    工部承建的工程都是大型工程。
    城墙,水利,凤阳都城,王公府衙,皇宫皇陵,只要是国家需要,都得建造。
    而老朱又是个死抠,不懂经济,只知道拉徭役,加上工钱少,饭也吃不饱。
    自然吸引了一大批前来投靠的工匠。
    郑雄来者不拒,也不管户籍如何,还能给发身份证。
    除了被征徭役的,实在走不了,而编了户的,相当一部分人都来了一建干活。
    此消彼长,弄的工部苦不堪言。
    工程建造没达到预期,那就是大罪,是要被追责的。
    「尚书大人,不好了,今日又有一批工匠去了府衙的一建。」
    「咱们跑去要人,都被挡了回来,再这样下去,很多活都要停工,完不成了。」
    工部尚书揉着发昏的脑袋,无可奈何。
    「知道了,你先去征发徭役,手艺生点没关系,先顶住。」
三百三十一章 兴师问罪-->>(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