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往正试图堵死他们退回北直隶,进而出关的道路。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还未等多尔衮对此消息做出反应,一名衣甲染血、神情惊怒交加的将校从侧翼疾驰赶来,带来了一个更为致命、更令人心寒的消息。
    “外藩蒙古……倒戈了……”
    “那些狗东西,堵在了我们的后面!”
    这个消息,如同最后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他们没有去想为什么外藩蒙古会突然倒戈。
    因为这一切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都毫无意义。
    他们现在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够从这混乱的战场之中逃出生天。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转向多尔衮。
    他们的心绪混乱,他们的心中恐惧,他们已经快要压抑不住心中的惶恐。
    外藩蒙古的突然倒戈,意味着他们即将陷入前后夹击的绝境之中!
    多尔衮紧咬着牙关,牙龈几乎要咬出血来。
    在极度的困境之中,他的心中反而陷入了一种可怕的清明。
    他虽然不敢相信这一条消息。
    但是事实胜于雄辩。
    当多尔衮领着一众亲从越出骑阵,向着西北面望去之时。
    他亲眼看到了在府河南岸的郊野之上,大量的蒙古骑兵正在无情的砍杀着从主战场败逃下来的清军溃兵。
    外藩蒙古的临阵倒戈明显是早有预谋。
    恐怕……
    在关内的局势逐渐紧张,大量外藩蒙古的部众被强行征召入军之时,当靖南军带来的威胁越发的强大。
    那些外藩蒙古的台吉,暗地里就已经和靖南军取得了联系,甚至可能达成了某种秘密的协议。
    那些首尾两端,该死的墙头草!
    多尔衮的心绪更沉,漠南诸部倒戈,不仅仅是逼迫着他们快要走到了绝境,更是让关外的局势对于他们越发的不利。
    就算真的能够逃回关外,仅凭着收拢侥幸逃散的部众,还有关外留守的兵马,只怕是也难以为继。
    “那些蒙古人,不会敢来找我们的麻烦。”
    多尔衮的目光清明,虽然有众多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之中浮现,整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不过是在几息之间。
    他没有丝毫的犹豫,直接便下令部队继续向着东北的方向继续撤离而去。
    事情也如同多尔衮的预料,战场后方的那些外藩蒙古骑兵只是将屠刀对准了那些溃逃下来的逃兵。
    在看到了他们这支仍然建制尚存的兵马之后,极度默契的选择了无视,甚至主动让开了一定的通道……
    ……
    “多尔衮逃了……”
    代正霖牵引着战马,前行了数步,立在了陈望的侧后方,禀报道。
    陈望的目光只是向着东北的方向看了一眼,而后微微颔首。
    “知道了。”
    陈望的神情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彷佛对于外藩蒙古放过多尔衮这件事毫不在意。
    而事实上,陈望也确实毫不在意。
    “多尔衮……”
    陈望的目光向北,他甚至没有多看逃离的多尔衮一眼。
    等到后面,他们终究都会明白。
    一切的挣扎。
    都只是徒劳无功的。
    “让陈功不要再领兵追击,就停在孙时铺的南面,多尔衮既然想走,那就放他走,但是两白旗的军兵,却是不能走。”
    胡知礼那边,陈望早就已经下达了命令。
    不过不是拦截多尔衮的命令。
    胡知礼的主要任务,是带领部队,阶段两白旗溃兵往东北逃窜的道路,将其与其他清军一起围困在济宁的东郊平野之上。
    不过多尔衮想要从东北逃走,也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起码要再丢下大半的兵马。
    陈望的目光停留在了府河南岸郊野之上那一面接着一面的黑色军旗。
    那些军旗的所有者,正是外藩蒙古的部众。
    “传令给固穆,让他派遣一支骑军,往东协同绞杀清军两白旗的溃兵。”
    固穆,是蒙古土默特部的右翼的札萨克。
    札萨克,大概可以理解旗主。
    黄台吉压服漠南诸部之后,将漠南诸部划分为若干旗,每旗设札萨克一人统管军事、行政与司法。
    土默特部是漠南蒙古之中,颇为强盛的一个部落。
    崇祯八年时,黄台吉将归附的土默特部编为右
第四百九十七章:屠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