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很大一部分都潘独鳌所掌控。
    如今李定国能够控制的兵马仅有不过四万余人,所控的地方不过仅有雨花台一地和南部的一段城墙。
    余众西军营属已经是皆被潘独鳌所控。
    在潘独鳌的配合之下,万民军大举南下,掌控了整个南京城,收拢西军诸营,尽取金陵之地。
    李定国的反应很是迅速,但是终究是没有想到潘独鳌居然会反叛,也没有想到李岩竟然敢直接杀了张献忠。
    大敌在前,竟然阋于墙内。
    陈望本就势大,如此一来,莫不是给其添置嫁衣。
    李定国如何也想到,李岩竟会如此不智,出此昏招。
    “东面侦骑回报,万民军再增一营兵马往南。”
    望台之下,副官再度带来了前线的情报。
    李定国的目光如刀,扫过远处那一片片跃动的火光。
    寒风呼啸,吹动了李定国外罩着的赭黄战袍,发出猎猎的响动声。
    李岩于河南骑兵,不过数年之间,神兵电扫,席卷南国,连陷重镇,到底不是易于之辈。
    其人心思深沉,慎重不已,智计百出,凤阳、邳州两战大破朝廷诸路援剿兵马。
    如今一朝发难,便是毫不留情,根本不给一丝一毫的机会。
    在收到了南京城中生乱的消息之时,李定国第一时间想要控制南京外城的城郭,同时接防南京内城的南段城门。
    但是李岩早已经做好了反制,第一时间集结了重兵防守。
    城外军营潘独鳌也发动了后手,数营兵马被策反,引起动乱。
    等到李定国反应过来领兵回来平叛之时,万民军已经集结了一万多名骑兵越过了钟山,抵达了雨花台东。
    领兵者正是老回回马守应。
    马守应是战场骑兵宿将,调动派遣根本没有半点破绽。
    因为有其牵制,加上军中生乱,等到李定国稳定了军队之后,能够移动的空间便已经变得极为狭小。
    李定国几次发动攻击,想要解除困局,但是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随着时间的推移,万民军对于南京的控制越发的稳固。
    实际上,现如今李定国的情况并不好。
    虽然杀出了南京,但是却摆脱不了万民军的追兵。
    “距离我们最近的兵马在什么地方?”
    李定国转过头,向着站在一旁的冯双礼询问道。
    “江浦。”
    “不过江浦只有一万余名兵马。”
    冯双礼眉头紧蹙,叹息道。
    “万民军的水师从东逆流而来,已经截断了我军北上的道路……”
    李岩百般算计,一时发难,自然是机关算尽。
    江浦被万民军水师隔断,也在李定国的意料之中。
    李定国神色冷冽,心中更沉,现在他们所面临的局势极为复杂和危急。
    他深知,万民军已经切断了他们北上的道路,江浦的兵马已经无法指望。
    要想渡过长江,只能向南寻找渡口,但南面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要想渡过长江,只能去往更南处,找寻渡口过河。
    眼下的情形,对于他们来说极为不利。
    为攻南京,西军大部分堪用的野战兵马尽皆都聚集在南京的周边,其余的地方都只留下了基本维持治安的部队。
    偌大的安庆、庐州两府,加起来也仅仅不过只有三四万人的驻兵。
    三四万的人,而且都还是二三线的部队,在这种时刻,能够顶的上什么用?
    西军的主力部队大多集中在南京周边,其他地区的兵力薄弱,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集结足够的兵
    也只有刘文秀与艾能奇所领留守武昌的部队,在这个时候能够派的上用场。
    一旦刘文秀与艾能奇率军离开武昌。
    左良玉还好,但陈望绝不会坐视不理,必然命令麾下兵马挺进武昌。
    如今的湖广内部,已经不再是只有左良玉,陈望麾下的汉中军也在其中。
    到时候,人地两失,万劫不复。
    李定国看的很远,李岩不动则已,一动便是雷霆万钧,让他根本没有反应的机会。
    李定国轻叹了一声,他早已经劝谏过了张献忠,要注意军纪,不要打骂将校,但是张献忠根本就不会听他的。
    除了他们四名义子之外,对于其余将校,张献忠动辄打骂呵斥,根本不留情面。
    当初万民军先入南京宫城,张献忠勃然大怒,鞭怒打麾下诸将,呵骂了足足半个时辰。
    若非如此,驻扎在能仁寺的白文选怎么会在事变之后倒向万民军。
    白文选和冯双礼一样,都是当初从陕西跟随着张献忠一路转战而来,可以说是军中的宿将。
    但是照样
第四百二十一章:李岩-->>(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