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让原本就困顿的局势,更为雪上加霜。
    崇祯很清楚,这件事其实不能太过于苛责杨嗣昌。
    杨嗣昌领主力兵马正在四川进剿,而河南原先杨嗣昌派遣陕西兵进入,已经是稳住了河南的局势,将河南境内的叛军清剿的七七八八。
    致使河南民变一发不可收拾的,是那个昏庸无能的李仙凤。
    竟然坐视着一个原本只有几千兵马的小贼寇,一路连战连捷,发展到了如今拥众数十万的庞然大物。
    而那股小贼寇所打的旗号,更是触及了崇祯的逆鳞。
    军名万民军,自诩为代表着万民。
    那个该死李岩,竟然自称信王。
    要知道,崇祯以前的封号就是信王。
    李岩一切的所作所为,无疑都是在狠狠的打着崇祯的脸面。
    「河南如今局势正在好转,万贼军在开封城下折戟沉沙,被陈望将军打败,损失颇为惨重,往杞县方向逃窜而去,似乎准备逃入归德府内。」
    王德华抬起手,用袖子抹了抹脸上眼泪,听到崇祯的问话,自然是不敢怠慢。
    谈起河南的局势,王德华的神色稍微轻松了些许,如今关于河南的消息,大部分都算是好的消息。
    「山东和南直隶的兵马已经提前在边境集结,布置了防线,万贼军想要突出河南并非易事。」
    「陈望……」
    听到王德华提起陈望,崇祯脸上的神色也同样是舒缓了不少。
    崇祯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那个在平台之上,脊背挺直,朝气十足的英武青年。
    每次听到陈望的名字,几乎都是有好的消息传来,这一次也同样是不例外。
    收到郑州之败的消息时,崇祯当时恨不得把作为巡抚的李仙凤千刀万剐。
    当时崇祯几乎已经是认定开封也可能将要和洛阳一样沦陷,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但是谁曾想,陈望犹如神兵天降一样,奔驰千里,先行进入了开封城,稳定了局势。
    不仅在后面守住了开封,还重创了万贼军的主力,迫使万贼军撤退开封,逃往他处。
    而已经沦陷的洛阳,也被陈望派兵重新收复。
    世乱念忠臣,国危思良将。
    万幸有陈望在,河南的局势并没有再继续恶化。
    有各镇那些不堪大用的骄兵悍将作为对照,陈望在崇祯的眼中自然就显得极为顺眼。
    陈望在洪承畴、孙传庭、杨嗣昌几人麾下任职多年,一次都没有出现过不听号令,很多时候都是担任着救火队员的职责,一直都是忠心耿耿。
    念及此处,崇祯紧皱的眉头也是放松了下来,精神也是同样好了许多。
    「辽东那边,如今局势如何,可有什么消息传来?」
    崇祯定了定神,河南的局势目前还算稳定,相比之下辽东
    就很不确定。
    王德华神色有些难堪,但还是回答道。
    「回禀皇上,这些时日建奴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并没有发起进攻,还是和之前一样盘踞在义州一带,就在周边活动。」
    「祖总兵传来消息,建奴……」
    王德华停顿了一下,先是看了正在闭目眼神崇祯一眼,而后才带着有些不确定的口气接着说道。
    「建奴好像是准备在义州一带筑城。」
    「筑城?」
    崇祯的眼睛缓缓的睁开,目光也随之看向了王德华。
    「对,祖总兵传来的军报上说的确实是筑城。」
    王德华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和崇祯也是一样的反应。
    崇祯眉头紧锁,对于军事他不太了解。
    在听闻建奴没有发起进攻,而是在义州筑城的时候,他只感觉疑惑不解。
    「在义州筑城,能有什么用处?」
    王德华沉吟了片刻之后,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奴婢不太知兵,具体的也不清楚,据祖总兵来信是说,建奴在义州修城,是想要先行建立一个补给的地方,以方便囤积兵马粮草。」
    「等到建奴建好了义州城,恐怕就要大军压境,来攻打锦州,请求皇上调拨军粮器械北上支援。」
    崇祯眉头再皱,眼眸之中闪过了一丝无奈。
    「钱粮钱粮,又是钱粮,朕哪里给他们变来这么多的钱粮。」
    崇祯的声音低沉,语气之中也带着些许的
第三百四十六章:混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