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从。
    农民起义的烽火,又一次在中原大地上燃烧了起来。
    而这一次,烽火……将会席卷整个天下……
    ……
    陈望抬起了头,目视着就站在身前的曹文诏。
    此时他的脑海之中一片清明,就在刚刚,曹文诏所说的话,其中一句蕴含了很多别样的信息。
    熊文灿私下上的书,怎么会被曹文诏知道?
    曹文诏的地位很高,但是他终究是武将,怎么可能知晓这么隐秘的事情。
    熊文灿私下上书,要么是给皇上,要么便是给杨嗣昌。
    身为总督有密奏之权,但是熊文灿急于捂住盖子,怎么可能还会将这件事主动报告给崇祯。
    熊文灿想要捂住盖子,稳住局势,那么必然是首先传信给杨嗣昌。
    杨嗣昌是熊文灿的举荐人,熊文灿是因为杨嗣昌的举荐才有资格成为南方五省的军务总理。
    出了这么大的问题,熊文灿自己无法解决,自然是只能传书给杨嗣昌。
    熊文灿传递给杨嗣昌的私信,怎么可能会被曹文诏知晓?
    曹文诏的神色一如既往没有丝毫的变化。
    从曹文诏的脸上,陈望没有得到任何的信息。
    “南方的盖子不可能捂住,迟早要被掀开。”
    “建奴此番入寇,皇上诏发各地精兵勤王,南方五省也因此空虚,一旦南方有变,必然要调勤王兵马南下平叛。”
    “南方的烂摊子总得要有人收拾……”
    曹文诏走到近前,伸出了手,替陈望掸去了氅衣上的风雪。
    “北方不是善地,你去南方,比留在北方有用的多……”
    ……
    正月的京师,仍旧处于风雪的笼罩之中。
    建奴在济南被逼退的消息短暂的使得京师内外的百姓振奋了一下,随后便又恢复了紧张的氛围。
    因为建奴在济南退却后,选择的是转道向北。
    也就说是此时大队的建奴正向着京师所在的方向缓缓压来,虽然建奴接连受挫,再度进攻京师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也不得不防。
    这些时日,京师的防备一日比一日森严。
    让京师百姓感到安心的是,不久之前有一支经由山西千里迢迢驰援而来的秦军,抵达了京师的近郊。
    前不久才听闻另外一支秦军在北直隶和济南连败秦军,因此对于这支到来的秦军京师的百姓也报以了厚望。
    冷清的大道之上,一辆马车在数十名甲骑的护卫之下缓缓而行。
    车轮碾过道路发出的声响在寂静的深夜之中传播的极远,在接触到冰冷的墙壁之后又回传而来,显得极为空幽,给原本就阴森的氛围更添了几分恐怖。
    杨嗣昌放下了车厢的窗帘,收回了目光。
    “熊文灿那边,情况如何了?”
    杨嗣昌的神色清冷,开口询问道。
    “张献忠和罗汝才两部尾大难掉,南方兵少,又无借口,熊文灿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车厢之中,除去杨嗣昌之外,陈新甲也坐在其中。
    他们两人刚刚从皇宫出来,因为建奴北上的缘故,一直在平台回答崇祯的问题。
    南方的事情对于陈新甲来说并不算秘密,其中的内情他都知晓。
    毕竟他也算是杨嗣昌的亲信,是受了杨嗣昌的举荐才有如今的官位。
    “左良玉、龙在田不是在熊文灿的麾下吗?”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左良玉麾下兵马众多,龙在田也是悍将,他熊文灿麾下还有其他的兵马,怎么这么长的时间,还拿不下张献忠和罗汝才?!”
    杨嗣昌有些愠怒,冷声问道。
    熊文灿违背他的意思,主张招抚。
    当初张献忠和罗汝才之所以投降,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后继不足,粮草短缺,攻城略地难以奏效,包围网逐渐的缩小,他们已经是退无可退,被消灭只是迟早的事情。
    招抚虽然不好,但是不能算是一步错棋,但是招抚了之后不去管理就是最大的错棋了。
    熊文灿此前一直避重就轻,上报而来的都是利好的消息,而当时北方和朝堂之上的众多事务分去了杨嗣昌的心神,因此也就没有再督
第二百六十章:关内关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