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时,那么得到的东西将是实打实的东西。
    黑杀虎张原、钻天鹞王成、金翅鹏卢时三人如今是汉中三大巨寇。
    如果能够擒杀张原,一战击溃卢时与张原两部联军,解除汉中之围,再加上此前在淳化城大胜李自成,还有在宁羌擒杀李养纯、林胜泉的功绩。
    只要正常论功,足以升任参将。
    二十五岁的参将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没有,当初曹变蛟升任参将之时不过是二十二岁。
    不远处那跃动的旌旗在陈望的眼眸之中流转,他很清楚自己的背景远远不如曹变蛟深厚。
    但是作为曾经曹文诏的亲信家丁,论功的官员看在曹文诏的面子上起码也不会克扣太多,他的战功也不至于被吞没。
    文官晋升需要从一步一步往上,讲的是能力,讲的是人脉,讲的是经验,最重要的其实是资历。
    只是从青袍到绯袍,便是很多人的一生。
    甚至很多人一生都穿着青袍,没有穿戴绯袍的机会。
    但是武官却不一样,资历对于武官来说并不重要,经验也不重要,军功就是一切。
    武官相对于文官来说,升迁晋级都要简单的多。
    崇祯十二年时,吴三桂二十七岁便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
    明时的总兵虽然严格来说没有任何的品级,但是手中却有实打实的权力,朝廷也会给予对应品级官职作为补充。
    只要手中掌握着军功,平步青云并非是虚妄。
    成为参将,其实才算是真正迈入了高级将领的序列。
    一般游击的兵额只在千人左右,不会超过两千,所执行的任务和肩负的责任往往是作为偏师和支援。
    游击的自主权很低,一般都是随从本镇的参将、副总兵,总兵作战。
    当初洪承畴之所以让他领游击营单独出击,其实也是因为兵力捉襟见肘,没有多余的兵力可以抽调。
    而参将才是真正的独领一营,单走一路,镇守一地。
    成为参将,意味着可以拥有更大的自主权,更多的兵额。
    部下也可以拥有更为精良的装备,更多的军饷和更高的地位。
    随着动荡的持续,辽东的糜烂,武官的地位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
    在崇祯八年这个时候,参将还算是值钱,并没有开始泛滥。
    虽然可能会失去汉中游击的位置,但是成为参将却是可以复制左良玉的行动轨迹,在进剿的途中不断的扩充兵力,扩充辅兵营。
    留在汉中的好处是能够拥有一个安稳的发育环境,不过受限于营兵的特殊性,无论是屯田还是制作军械都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放在台面之上。
    之后都还是需要上下打点关系,这两样事情都离不开汉中卫。
    只有卫所才有制作军械和屯田的权利,营兵营将,谁在没有命令的情况之下胆敢去碰这两件事,就是死路一条。
    当初的东江镇内倒是有专门打制修补军械的机构,但是那是得了允许,直属于军镇的军械局。
    汉中不过只设了一个游击,就是成为了汉中游击,也没有资格设军械局。
    区区两三千军兵所需要的武备军械,直接调派拨来,或是让当地卫所制作送来即可,不需要再设军械局。
    本来陈望原本的计划,是准备成为汉中游击之后打点汉中卫,然后靠着利益驱使汉中卫为其所用。
    只是,现在有一个更好的机会摆在了他的面前。
    现实已经是证明了清军重甲重箭、盾车火炮的战术在燧发枪还没有普及的冷热兵器交替时期无往不利。
    用着清军的战术,在多次的作战之中,敌我的伤亡比都是极为悬殊。
    虽然没有达到戚家军那样杀敌上千却无人伤亡,但也已经是足够恐怖了。
    排队枪毙是一个好的战术,但是前提是需要军队里面列装燧发枪。
    但想要量产燧发枪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简单的话,世界各国也不会很长的一段时间都用着装填发射要复杂数倍的火绳枪,而不用更为简单的燧发枪。
    陈望很清楚自己的长处,能够走到如今的地步,一切都是靠着他对于历史的了解,还有个人的武勇。
    对于工业、对于冶铁等工科的知识,陈望了解的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就算是成为了汉
第一百三十七章:计划更易-->>(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