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督麾下的标兵营的称呼基本都有变化,其营下的编制也基本各有不同。
    明末的镇戍营兵制极为复杂,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颇为混乱。
    高杰成为营将,陈望并没有意外。
    又有反正之功,又是大胜,又带兵归降,还不封赏个营将,做出千金市骨的举措。
    只怕是后面没有多少人会选择投降了。
    但陈望一直没有想过,洪承畴会将高杰直接编在标兵营中。
    不过在仔细思索之后,陈望感觉洪承畴做出的决定确实是出于深思熟虑。
    高杰麾下大部分的军兵都是流寇出身,放在身边最好节制。
    高杰本人因为和邢氏私通,加上淳化反正,便是和流寇之间水火不容,只能是一条路走到黑。
    而且将其归拢于直属,可以断绝其站队靠向其他人,便于控制。
    洪承畴麾下的标兵本来有近四千人,后来数次的大战之中遭受了大量伤亡.
    之后又不断的分兵调遣,因此人数不断的减少,直至现在麾下只剩下了两千六百人。
    现在大战在即,洪承畴将高杰划到标兵序列之中,其目的也显而易见。
    要不了多久,调令应当就会下来,命令高杰领兵南下。
    陈望目光凝重扫视着校场之上的一众新兵。
    今天是八月二十一日,募兵结束已经是过去了七天。
    大部分的募兵都是饥兵,所以陈望并没有立即下令训练。
    一共七日的时间,七日的时间都是让其在将养身体,当然还有背诵军律。
    前三天皆是命人熬煮米粥,让其能够尽数吃饱。
    而后才花钱购置了一批肉食,加入了米粥之中。
    在第五日的时候,将所有的米粥换成了干饭,稍微加多了些肉和菜。
    这些被招入了营中的新兵身体都已经是好了许多,脸上的菜色也都稍微消退了一些。
    不过要想完全恢复,恐怕还需要起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些饥兵只是平时吃得少,并非是没有吃食,体型偏瘦罢了。
    好生将养半个月绝对能够养回来,现在陈望并不缺钱。
    西安就在南面不远处,只要有银子,什么肉食蛋奶都能够买到。
    七天的时间,营地之中没有出现任何的骚乱发生,所有的新兵都老老实实的呆在军营之中,每日背诵着军律。
    担任教官教导军律的,是原先在邠州招募的那三百多名军兵。
    现在距离九月只有十天的时间,九月,正是高迎祥东进的时日。
    南方即将爆发一场大战。
    历史上的高迎祥会同了另外两路,合兵四十万众,与洪承畴所领的万余明军大战于三原。
    虽然兵力悬殊,但是战局却并没有形成碾压之势,迟迟无法取得胜利。
    在十月之时,高迎祥、张献忠等众战明军不力。
    于是集结兵马再度东出潼关,分十三营东进。
    现在如今,因为自己的干涉,以及蝴蝶效应引起连锁反应。
    流寇在平凉府、庆阳府两路兵马皆是溃亡大半,如今仅剩下高迎祥和张献忠麾下所领的二十五万大军。
    按理来说,洪承畴应该能够赢得更为轻松。
    但是战场局势瞬间万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兵战凶险,战事没有结束之前,没有人可以断定输赢。
    陈望推算过了情况,洪承畴召他南下驰援的概率很低。
    因为在纸面之上,陈望如今麾下就只有九百余名辽骑,加上九百余名营兵,统共一千八百人。
    卫军肯定是不能算作战力的,淳化这一战完后,卫军肯定是要被调回西安府内的。
    洪承畴之所以调动卫军,实在是因为手底下无兵可派,无人可用。
    只能是张疑设伏,故布疑云,将卫军都派遣了出去,让其打着假旗号守城居关,让流寇不敢轻易擅动。
    要调也应当是调左良玉南下,左良玉麾下如今都是精锐战兵,战力卓著。
    他麾下的一千八百人实在是太少了,陈望感觉自己多半将会被调往庆阳府,守备宁州。
    因为如今的庆阳府并不安宁,北方的威胁也没有彻底的解除。
    
第八十八章:草芥(二合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