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6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考试。程逾白无奈道:“介乎瓷和陶之间在这个中间的温度,还有一种产品叫炻(shí)器。”

    炻器是专业的分类法,一般销售时还称之为瓷器。炻器的特性也在瓷和陶之间,比陶器细腻,却不像瓷器的那样半透明。

    “在市场上炻器多半被认定为瓷器,你能看出细微差别已经很好了。”

    吴奕板着脸说:“我用你夸我?”

    程逾白又说,虽然很多人没听说过,但炻器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低端餐具、卫浴瓷砖,大部分是炻器。

    他盯着徐清,那眼神怎么看怎么兴味:“看来你这位朋友是个行家。”

    “他很好学。”

    “是吗?”

    程逾白的眼神快杀人了,趁机揉揉她脑袋:“比我好学?”

    吴奕一巴掌拍掉他的手:“别调情了,赶紧下一个。”

    第三件是一只乾隆年间盛产的五彩大花瓶。

    吴奕摸了摸,就说:“这件难不到我了,不是五彩,是粉彩吧?”

    多种颜色釉出现在一只器件上就称为“彩”。五彩是将颜色平涂在瓷器上,薄且均匀,没有深浅变化。但这只大花瓶有很明显的浓淡变化,“你看这花瓣,从深红到浅红,显然是一种釉色的变化,用了玻璃白吧?”

    玻璃白属于一种乳浊剂,可以渲染颜色,从内而外呈现浓淡变化。换而言之,用了玻璃白的五彩,就是粉彩。粉彩的过程一般是先在烧好的白胎上勾线,平涂一层玻璃白,再上颜料。

    吴奕看瓶身画面很厚,笃定就是粉彩。

    徐清朝程逾白抬抬下巴。

    这动作太挑衅了,程逾白强忍着将她按在墙上的冲动,挨着她的腰走过去,摸了下瓶身,评价道:“画面虽然很厚,但是没有明显凹凸感,颜色浓艳且有透明感。”

    吴奕追问道:“怎么?”

    “元代时蒙古军队从西亚掳了一批珐琅工匠,安置在云南,当时叫大食窑或者鬼国窑。到明代时这种技术实现本土化,叫铜胎画珐琅,就是著名的景泰蓝。”

    珐琅起源于西方,类似于彩色玻璃一类的颜料,画在金属器皿上。珐琅彩是进口颜料,里面含有大量的硼和砷,这两种元素在以前的中国瓷器里没有的。硼和砷起到乳浊剂的功用,可以把画面画得很厚,有渐变效果。

    乍一看,粉彩和珐琅彩几乎一模一样,很难辨别,专家也有打眼的时候,主要还是得靠摸,靠感觉,靠千百次的经验。这种东西用理论难说明白,程逾白能成鉴定行家,有一部分是天赋,再有一部分就是从小在瓷窝里打转,摸得太多了。

    景德镇陶瓷人的天赋各不相同,能挑出这三件东西考验他的,徐清这位朋友还是头一个。尤其最后一只珐琅花瓶,在乾隆时期可以说玩到了极致,对方挑选的也是手艺最为复杂和考究的仿品,当代有这种经验的年轻人并不多。

    “我这算不算通过考试?”

    “算。”

    “那我什么时候能见他?”

    “我也不知道,他说答案都在那里。”

    徐清指着珐琅花瓶,把黏在身上的人推开。

    程逾白竖起眼睛:“什么意思?”

    “我真的不知道。”

    “不想说?”

    “不是,我不知道怎么说,可能他还没做好准备见你吧。或许这样神交也不错?”

    

第96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