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三六章 中医药,任重而道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来自华夏的一些传统药方。

    好吧,又是华夏的东西。

    汉方有缺点吗?

    有!

    经方自出世那一刻就有缺点。

    按照中医的说法,百人百性,不可按照一个方子治病的。

    所以要在经方的基础上对药材进行增减。

    这就是时方。

    经方和时方的互补,才成就了华夏中医药体系的完整。

    当然了这样考较中医大夫的能耐。

    华夏中医一直讲究医药并举的。

    小日子没有完整的华夏中医药体系,也没有自己的中医培养体系,他们的汉方大夫是不能熟练的使用经方和时方。

    所以他们才会独出心裁重药不重医,重经方不重时方。

    改革开放几十年,小日子从华夏弄走了几千张药方,然后拿回去进行研究改良,并在世界上申请了专利。

    小日子的中药方专利占据了世界百分之九十。

    华夏呢?

    只有区区百分之零点几。

    数十年数百年以后,华夏人想说中医中药起源于华夏,恐怕会被小日子嘲讽。

    既然是起源于华夏,那你们怎么没有专利?

    专利都没有?

    还好意思说是起源你们。

    专利的丢失只是一个方面,更严重的是华夏中医药日后要进入国际市场,你必须向小日子交巨额的专利费。

    这下就尴尬了。

    在世界范围内,小日子已经把经方做到了极致,眼瞅着无法突破,所以就另辟途径研究起了制药过程。

    在华夏中医眼中,制药就是末节,属于术的范畴。

    正经中医是不屑玩术的。

    玩术,那是你没有本事。

    但小日子却将玩术一道发扬光大了。

    他们改进了华夏传统的煎煮熬制的程序,把药材做成了颗粒冲剂,让其能够更方面的使用。

    他们还改进了制药方法,提存了药材的药性,使制作出来的中药更精纯。

    说到这里,再看看华夏中医的发展。

    还是不变的配方,还是不变的流程。

    虽然重视传统是一种美德,但也不能太过保守。

    时代不同了,也该有所变化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