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侍郎郑泽于府中接过“边选补给折”后,心下狐疑,连夜召赵校使入内校场边营详议。
趁机,他并未直接赴东宫,而是回府暗中分遣亲信探探东宫动静。
不料,狱政司已暗布察手,于郑府后门擒获郑泽数位中郎及家中僮仆,搜出暗金交割单、宴请名单与他多年在御前宴游的证据。
消息传至东宫与朝堂,一时群臣震惊。
朝中风声急转。
次日早朝,朱元璋面色如铜,敕令狱政司按法处置郑泽等,并当众向太子与辅政王谢恩,赞两人“见事敏举,制人有权”。
郑泽灰头土脸,被御林军护送入御狱。
群臣无不交口称快,甚至有人私下传言:“太子已成气候,护得周全,天下可安矣。”
朱标与朱瀚并肩于御前,顾清萍与杜世清、吴琼等并列左右。
朱标举目望去,少见地对朱瀚露出一丝欣慰笑意。
朱瀚拱手低语:“此队困局,殿下再下一子,便可将群臣心牢固在东宫。”
朱标谨慎颔首:“多谢皇叔扶持。此城虽固,然不可忘长守之道。”
朱瀚拍了拍他肩:“记得,真正的权势,不在于一时得失,而在于日日持守。”
两日之后,东宫。
朱标与顾清萍于御花园漫步。
寒露已重,落叶满阶,却别有一番萧瑟之美。
“秋去冬来,殿下可要休息?”顾清萍轻步跟随,月光下,她容颜愈发宁静。
朱标却笑道:“若东宫一片大好,怎好懈怠?惟有以时不我待之心,方可不负众望。”
顾清萍凝视他:“殿下如今日胜昨日,真似朱瀚——只不过,他教你成才,你则要比他更胜一筹。”
朱标停步,看着她:“清萍,你言重了。但我明白一件事,若无皇叔一路护我,今日便不敢如此自信。”
顾清萍莞尔:“皇叔虽厉,却也是你东宫之人。你与他,都为大明气运所系。”
朱标目中有火:“我与他同为东宫,却又非同一人。我要与他并肩,却也要让天下知,太子之位,不只是‘王爷之侧’,更是‘万民之心’。”
她轻轻点头:“殿下之言,可化秋风为凛冬,又可化冬寒为暖阳。”
隆冬已至,京城飘起了初雪。
霓裳宫瓦上挂满琉璃冰晶,回廊深处,玉阶滑腻,御柳垂银。
寒风袭面,吹不散却愈显刚烈的人心。
东宫问策阁之外,朱瀚披一袭素袍,立于雪中。
临寒松影摇曳,他目光如寒星,既不是看雪景,也不是在等人,而似在凝视这座帝都的每一道流动暗潮。
身侧的黄祁轻声禀报:“王爷,十二时辰之后,太子将于校场调遣‘奋武三营’,首次冬季演习,示范‘冰雪行营’之法。诸营选兵已至万余人,春狩之后的荣耀,今冬将成实战之真章。”
朱瀚轻哼:“余十万步兵,跑得动、练得过,则军心可测真伪。太子此行,成败在此一举。”
“殿下命臣等暗访兵部进出,将领之中,闻言颇有忌惮。”
黄祁道,“唯有东营、安策营反应最为迅速,择日即练。”
朱瀚点头:“不错。那是太子亲手提拔之人,肩头既担东宫信义,自会奋勇。但中营若有闪烁,便需我出手。”
黄祁沉声:“王爷若要插手,正适合此夜无人之时。”
朱瀚微笑:“今夜,就与殿下并肩研策,于‘冰营’之下,试探群臣之心,也试探他自己。”
京师校场外,积雪深厚,军营旁的火把高燃,映出十余座帐幔。
东营、执锐营、安策营三路列旗整齐,与冬林交相辉映。
雪中,人影忙乱。太子朱标着银铠素袍,腰佩长剑,脚踏雪靴,亲至兵列前。
他环视左右,将领列队而立,拱手朗声:
“今日朕将亲领三营,先行‘雪行突围’,示意北地之寒不可畏,以彰大明精锐。诸营得令,随朕而动,不得有误!”
话音一落,一阵寒风侧面吹来,吹动雪花漫天,众将料峭却无一怯色,齐声应道:“遵令!”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春狩之后的威名-->>(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