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零四章悲喜交加(二合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待到洪承畴等人赶到,张献忠假装再攻襄阳,然后转头就和罗汝才、老回回、闯塌天等沿江而下,甩开官军。

    这就导致洪承畴对张献忠扑了个空。

    但是有了洪承畴对李自成的胜利,让杨嗣昌极为振奋,他跟皇帝保证下三个月的苦功夫,了解数年的流寇问题。

    崇祯对于这个计划自是极力批准,下令总督、总理以及各路巡抚遵照执行。

    但是张献忠可是变得狡猾了,开始打运动战,时不时的东进,或者西移。

    要么就分兵,甩开官军,然后到下一个地点会和,据险而守,让官军攻克不下。

    阿济格等清军回到沈阳后,遭到了皇太极的隆重接待。

    他听闻贺今朝也来掺和一脚后,非常着急,连忙派人快马加鞭通知阿济格,勿要与锤匪发生争斗。

    要时刻牢记你们此番去大明是做什么去的。

    幸亏阿济格懂事,吃了些亏后,果然撤军,损失不大。

    皇太极对于阿济格的处置异常满意。

    此番掠夺给大清的统治者们带来的极大兴奋。

    尤其是掠夺的越多越受欢迎,谁能为此冲锋陷阵谁就是大清的巴图鲁。

    至于贺今朝的末期前来添堵,想要分一杯羹,一点都不重要。

    皇太极相信贺今朝都到了大明京师附近,崇祯要是还选择隐忍不动手,那大明还有什么威严可言?

    此番劫掠后,皇太极彻底摸清楚了大明的虚实,确定自己共伐朝鲜,大明根本就没有实力出击,便放下心来。

    只是让麾下稍作休息,他就准备亲率十万大军征伐朝鲜。

    谁让自己登基大典的时候,朝鲜使者给自己上眼药,这个仇不报那是不可能的。

    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南下,仅仅十二天便抵达王京城下。

    李倧派人护送自己以及大臣家眷前往江华岛避难先行一步,然后他担心路途被清军俘虏。

    没有跟着一起跑,便逃亡南汉山城,又被皇太极给围困。

    李倧不愿臣服大清,亲自巡城,鼓舞士卒,又

    命人勤王。

    结果清军来一出娴熟的围点打援,各路勤王师皆是大败而退。

    南汉山城的朝鲜守军出击,被清军打的大败而归。

    逃无可逃,打又打不过,皇太极也率领主力到了南汉山城,双方开始交涉。

    李倧麾下一方主战一方主和相互争吵,但迟迟没有决断,直到清军攻克江华岛俘虏他们家眷的消息传来。

    压倒他们的最后一颗稻草,让他们决心接受皇太极的说法,同大明断绝关系,向大清称臣纳贡。

    李倧率领大臣出城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大礼,舍弃大明的服侍,该穿皇太极赐下的貂裘谢恩。

    皇太极就此平定朝鲜,这才慢悠悠的收集俘虏,掳掠女人返回沈阳,顺便调查朝鲜哪一方是主战派,准备回了沈阳就全都砍了。

    当朝鲜收到清军攻打的消息后,就飞快的请大明出兵相救。

    崇祯在皇太极围困朝鲜国王后,才收到了朝鲜求援的消息。

    清军刚刚在大明抢掠一波,回去修养了没多久,就进攻朝鲜。

    特别是几天前崇祯才收到丁启睿送来的消息,贺今朝攻克西安城,固原镇、宁夏等地望风而降。

    这件事本就让崇祯心烦意乱,冲淡了洪承畴大败李自成的好心情。

    结果这个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来,朝鲜他是救不了的。

    大明面对清军,如今是自顾不暇,哪里有余力再去支援朝鲜?

    贺今朝与皇太极二人,在京师肆虐一遭回去之后,都没有闲着。

    明明刚冒出一点希望,紧接着又有那么多坏消息传来,崇祯照镜子的时候,都发现自己头上有白头发了。

    崇祯接受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对于清军占据朝鲜的事,他只能选择不闻不问。

    如果能稳住清军,给他时间专门对付流寇和锤匪才是最好的。

    清军的如此作为,朝中也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

    但对于这种情况,作为大明的最高统治者,崇祯也不好向外透露他真正的想法。

    他显得忧心忡忡,难以开口说和谈这种话,丢不起这脸,崇祯只好暗示大臣来提议。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