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圈出来的名字,上面用红色的笔写着“他就是凶手!”,那这本书直接就毁了。
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想,如果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谁,那势必会时刻注意这个人的细节,然后恍然,原来这里也有问题,那里也有问题。
所以,其实也有人在看《明星大侦探》的时候,老是在结尾刷“先看结果,卷死你们”。
一开始大家可能还不能理解这种心态。
但或许现在看来,这也是欣赏的一种看法:
关键不在于谜题结构,在于过程
对于傅涌涛来说,《扬名立万》就是这样。他已经知道了绝大多数的谜底,看的,就是这种细节部分,而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需要二刷才能知道:
原来第一遍的时候一点没怀疑这个,是因为许贺带了一手好节奏啊!
好家伙,许贺你这假装自己很厉害啊。
那么笃定的样子。
而且真的不是那种一无所知的主角类型,跟着主角大家一起在探索,所以最后出现了什么错误,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许贺这上来就一副我很吊,我很厉害,我与众不同的,等到了中段又是验证了这个说法,真的就问出来了点不同的东西,然后这货又很淡定的样子:好像,一切都尽在把握中,那大家自然是紧紧跟上,之后就更是下意识地相信他的判断了。
这其实就是推理电影最喜欢的状态。
观众和屏幕上的人,一起编织一个故事的真相,并且完全相信它。
就像大家屏幕内外共同完成的一个作品,然后等它到达即将完美的那一刹那,“呲”地一声出现个裂缝。然后裂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最后片片裂开,掉在地上砸个稀巴烂。
这种刺激来的可要比编故事大得多了。
“...”想到这里,其实傅涌涛心中已经有数:“我觉得,今天可能起码要给个四星。”
“四星?”朋友有些惊讶:“可是还没看完。”
“所以我说起码要给个四星,后面不落下,就给五星了。”傅涌涛看着屏幕,其实很期待后半段许贺被打脸的片段。这里要是过渡的好…
到最后那种不断反转的状态,是很好的。
不过说实话,也不用多担心了。
到现在的表现,可以说基本上木已成舟,剩下的就等着观众惊呼吧。
...
凌晨一点多的影院,时不时就响起一阵轻声惊呼。《扬名立万》后续的各种反转情节,包括最后的惊天逆转,无疑是吸引住了每个观众。
刺激又过瘾,大概是每个观众想说的。
不过在这些人依依不舍得离开之前。
两点,先有人出来了。
“呼,看过几次后,果然没有那么惊喜,倒是发现了不少细节。”
影院门口,许贺拍完照长出一口气,然后笑道。这剧情他已经了然于胸,所以不会有反转的惊喜,反倒是觉得自己的一些细节可以改进。
“...”倒是其他工作室的成员,激动不已。
不停地讨论着各种反转,以及最后他们到底是不是在船上出事了。
这算是个开放性的结尾,许贺也没有答案。
你觉得相信他们活下来了,那就是他们假死逃生;如果觉得没有,那就自然是逃到国外也难逃黑手,这个故事有了个悲剧结尾。
这些都没关系,只要观众觉得自己愿意就行。
而显然观众也用最实际的方式给出了回应:
首日票房第五名,《叶问外传:张天志》,拿了七百万多票房。
第四名,《蜘蛛侠平行宇宙》,一千万出头,也算是漫威系列电影里口碑不错的。
第三名,《海王》1600万,上映22天依旧口碑强劲。
第二名,《来电狂响》,1700万。
上映首日这个票房看起来算不上很妙,但其实它临时来争夺,也就是拿了百分之十一的排片,所以整体来说还不错。
而第一名的排片,虽然后续许贺他们各种抢不过大公司,但胜在一开始就定在28号,所以...
拿了百分之三十多的排片,而票房则是...
《扬名立万》上映首日票房,1.07亿元。
------题外话------
谢谢写本书自己看的100点打赏。QvQ有觉得影视部分没那么感兴趣的,这段已经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