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信使到了近前。
“夫人,刚刚收到消息,扯力克打算向大成比吉求婚。”
信使的汇报让三娘子脸色大惊,她最担心的就是扯力克强娶大成比吉,到时候黄台吉必然是站在儿子一边的。
毕竟,娶了大成比吉,就等于拥有了板升城和把汉那吉的遗众。
只是稍稍思考,三娘子就做出决定。
“你马上回归化城,命令扯布、土骨赤率精兵两千前往板升城,先围住那里,不准其他部族首领进城。”
给了信物,信使领命而去。
三娘子已经在考虑如何收服归化城,壮大自身实力,或者说也是在为儿子考虑,壮大他的实力。
不他失礼是不可能从黄台吉手里得到什么的,只有俺答汗给他的部落,但这不行。
想了想,还是只能把席位寄托在大明头上,只有得到朝廷的支持,她才能有效控制草原。
明廷对她的期待,三娘子当然知道,那就是维持朝廷和蒙古之间的和平。
这当然是她乐意见到的,现在的蒙古已经没有了逐鹿中原的实力,这些年北地寒冷,冻死牛羊无数,也大大限制了蒙古实力的发展。
蒙古,需要从大明获得一些粮食补充。
她和其他蒙古首领不同的就在这里,其他人以为蒙古没有的东西,他们可以像过去那样南下抢掠。
而三娘子不这么认为,大明军队战力有所提升,而蒙古则还在原地踏步,甚至有所退化。
这种情况下,大明只要龟缩起来,坚壁清野,就能让蒙古毫无办法,最终因为冻饿而实力大损。
三娘子当然不是真正的,完全倒向大明,只是她不得不如此做,为了整个蒙古的生存。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她和许多蒙古有实力台吉之间闹得很不愉快,他们在外都说她嚣张跋扈,却完全不体谅她的良苦用心。
当下的蒙古,不依靠大明,能活下去吗?
那帮人,只知道幻想祖先的荣光,还想着能再次饮马长江,也不想想,蒙古人崛起就那么一次,而在此以前是什么情况,任谁都能踩上一脚。
很快,三娘子走进部落,在大帐里坐下,拿出纸笔就给大明宣大总督写信。
有些事儿,还是得先禀报,看大明的态度。
反正,她的兵马已经去了板升城,至少得把那些觊觎大成比吉的部族首领挡在城外。
只是她不知道,他派兵去板升城的消息很快就在归化城中传开,然后恰台吉得到就是大怒。
恰台吉本名萨尔玛尼,是阿勒坦汗的义子。
恰台吉既为阿勒坦汗义子,又是阿勒坦汗直属部众的首领,领有阿勒坦汗的部众2000人。
他长期为阿勒坦汗的事业奔波,多次作为阿勒坦汗的使臣往来于土默特万户与明地之间,交涉处理双方事宜。
隆庆五年,被明廷授予“百户”之职,后升“千户”,是阿勒坦汗非常信任的近臣。
阿勒坦汗去世后,土默特万户的重大事项也需要征得恰台吉的同意后才能够顺利实施,可见影响力也是不小。
恰台吉知道忠顺夫人派兵去了板升城,他当然就想到这是她箱套吞并把汉那吉的遗部。
板升城是谁的,那是阿勒坦汗留给把汉那吉一支的财产,怎么可以被人抢夺。
于是,恰台吉也没有沟通,直接带兵也赶去了板升城,欲要阻止忠顺夫人的兵马进城。
京城内阁,魏广德解释了必须尽快平息蒙古事件后,张四维和申时行都沉默了。
张科只是担心宣大军一个不好,就真破坏了大明和蒙古的关系。
可既然魏广德已经下定决心,必须维持蒙古的平衡,甚至不惜以武力威胁,那兵部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那兵部连夜派人知会郑洛,让他早做准备。”
听到张科的话,魏广德点点头,又看向刘守有道:“尽快查探草原的情况,一旦各方争夺板升城归属,要即刻把情报送到宣大。”
这里面,其实最难把握的就是一个度。
大明态度要坚决,逼迫蒙古就范,但魏广德也真不想因此就刀兵相见,毕竟计划好了的,都多少年了。
一个不慎,可能全盘皆输,所有投入都做了无用功。
“现在我需要你们一个态度,谁支持,谁
1511板升城外-->>(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