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怎么组成像样的军阵抵抗明军。
    有的,不过就是六七万人规模,希望用人数让明军不会轻举妄动,为他们和谈创造条件。
    这么多人,就算明军再能打,真开战损失应该也不会小。
    “没有,明国将领根本就没有谈,在他们拒绝后,就把我们撵出来了,根本不愿意和我们谈条件。”
    那使者被莽应里抓着衣领,只能快速把情况说了出来。
    “王子,还是往山上撤吧,看样子明军是动真格的了。”
    莽应里身边亲卫上前,在他耳边小声嘀咕道。
    他们是莽应龙从缅军士卒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
    当下的局势,他们还能看的清楚,明军貌似看穿了他们现在的虚弱,应该是打算全力出击,彻底消灭他们。
    因此,才会在这个时候出来,小声提醒莽应里。
    他说话的声音虽然小,可现在周围人不少,大家虽然没听清楚,可是从嘴巴的翕动中,还是猜出他大概说了什么。
    “王子,不可啊。”
    莽应里还没有说话,旁边就有官员开口阻止道,“王子,这里的兵马,可是我们最后的精锐了,如果放弃他们逃走,那”
    虽然话没说完,但确实给莽应里提了一个醒,他们没有实力放弃这里的兵马。
    实际上,如果这个时候穿过阿瓦城回到缅甸控制的城池去,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也没办法继续控制缅甸。
    那些官员此时臣服,是因为他的实力还是这里最强大的。
    一旦如丧家之犬逃走,身边没有了人,那还不如一城之主。
    至少,人家手里还有成百上千的兵马。
    至于带着几万人翻山越岭逃亡,那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想想中国远征军为了回国穿越野人山的遭遇就能想象,那还是在几百年以后的事儿。
    三万余人进山,最终走出来的仅有三千人,三万人长眠在那里。
    别认为缅军是不是会更适应缅甸的原始森林,其实也不尽然。
    缅甸人活动的区域,其实都是已经开发的地区,他们也只能在原始森林的边缘活动,都不敢贸然深入。
    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地方的危险。
    也只有李如松这种胆子大到没边的,才敢选择带着大军翻山越岭偷袭阿瓦城。
    凡是熟悉缅甸的将领,都没这个胆子这么做。
    当然,李如松能够成功,也是因为向导的缘故。
    他们走的地区,只是人迹罕至,但绝对不是原始森林,毕竟都是商队曾经走过的区域。
    这也是他能成功走到阿瓦城的缘故。
    “怎么办?怎么办?”
    此时,莽应里脑海里至于这三个字。
    “投降吧。”
    终于,有人无奈又低沉的开口说道,“打不赢的。”
    “屁话,投降也是死,还不如死战一场,说不好还有机会。”
    那人投降的言论,马上遭到一个土司的骂声。
    到这个时候,缅军高层还在因为各自利益争执不下,因为在两个意见被人提及后,很快就分成两派,相互争论起来。
    “砰砰砰”
    终于,他们的争论在炮声中被打断,明军已经抵近,没有给他们反应的机会,佛朗机炮就开始向缅军队列开火了。
    或许,有人正在往这里跑,要给他们通报前面发生的情报,只是终究还是晚了一步。
    密集的炮声响成一片,炮手不断的更换子药筒,再发射。
    当近百门佛朗机炮打完六个子药筒后,明军鸟铳手终于再次开始前进,他们越过炮手继续向前,抵近缅军更近的区域。
    然后就是完成列队,在掌队官的口令声中,对准前方已经混乱溃退的缅军开枪。
    “啪啪啪”
    明军军阵里又是一股青烟升腾,几乎遮蔽了视线。
    铳手打完后,枪盾手上前压住阵脚,等待后面炮手和鸟铳手装填完弹药再上来。
    李成梁、戚继美带着亲兵就跟在明军军阵后面,缓缓前进。
    在他们身后,还有两个明军军阵列队跟进,只是火炮被调到前面,加强明军炮手的火力。
    这就是现在戚继美身边的五部人马,三个军阵齐头并进,在这个相对狭窄的山谷里
1246进攻-->>(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