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役归于地、量地计丁、计亩征收、折银征收。
    有地百姓按名下所有田地征税,无地百姓就不用缴税,是为有田产者多交,无田产者不交。
    对这些无田产者,陛下就可以雇其为矿工,为陛下开矿,所赚银钱也能满足衣食所需,如此则天下太平。”
    社会发展其实就是这样,有地百姓就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过活,而无产者进厂打工,赚一日三餐所需。
    至于什么鼓励大工坊吸纳闲散百姓,这些话其实都不用说,江南能够维持稳定就是因为有这些手工作坊存在,吸收大量无业百姓工作的缘故。
    而北方,这样的工坊就偏少,特别是山陕等地,这里也最终成为推翻大明王朝的根源地。
    至于魏广德所说的一条鞭法,其实已经把清朝的摊丁入亩给融合进去了。
    只不过在大明朝所推行的一条鞭法,只考虑赋役合并分摊在田亩上,而并未调整丁税的打算。
    但是魏广德知道,后世清朝的雍正皇帝是强行推广了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些改革。
    火耗归公在一条鞭法没有出台前,自然是不存在的,不过未来十几二十年以后,问题才会逐渐显露出来,至于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却不在当今官员们的考虑中。
    特别是后者,等于打破了他们苦心营造出来的清高之像。
    何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士绅该不该纳粮,东西方观点是不同的,虽然从最高统治者看来一致,但实际上却是有很多的不同。
    在东方,士绅们当然想偷漏税,损公肥私,而且实实在在干出来了,是群体行为。
    而在西方,虽然他们也想,但干不出来,或者说个别人干出来了,可是一旦被发现就要承受很严重的法律后果。
    我魏广德虽然对于当差纳粮并不抵触,可也是能拖延就拖延的想法,谁又会主动把口袋里的钱往外掏,那是傻子。
    以后若是朝廷入不敷出严重,都要破产的程度,提出来也不算什么。
    至于现在嘛,魏广德还没有要说的意思。
    可是话到了这里,魏广德忽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也算是因为说道摊丁入亩时顺势提出来的。
    没看到隆庆皇帝这会儿因为魏广德提出的“摊丁入亩”已经在思索起其中的优弊。
    “陛下,当初太祖在位时,把各府县赋役进行固定,设为永定之数,但当时的情况是天下藩王不多,藩王所赐田亩也少,所以百姓能够负担得起。
    而今中原各省,几乎已经很难找到可以安置藩王的大府,时移世易。”
    猛然间听到魏广德忽然又扯到宗室藩王上,隆庆皇帝收回思绪,双眼看了过来。
    “臣刚才所提,随一条鞭法把丁税也摊入田亩,实是为天下无产者考虑,本就衣食无着,如何供养朝廷。
    按照太祖之策,各府县将丁口尽数摊入田亩,一并征收,但臣还想说的是,何不趁此机会,将宗室赐田全部征税。”
    刚说到这里,魏广德就敏锐的注意到隆庆皇帝嘴巴张开,似要说话,于是急忙加快语速抢先道:“不仅宗室,陛下的皇庄也缴税。
    此税单独编册直入大内,而这部分收入,陛下可做为对宗室的馈赠,再分给宗藩末支。”
    “呃嗯?”
    隆庆皇帝张口发声,但不知为何却忽然收声,嘴里只发出怪异的腔调。
    看看魏广德,再低头沉思片刻,再抬头是似是已经明白其中原由。
    “你是说收宗室税,然后朕用这个税补贴宗室禄米不足?”
    “陛下圣明。”
    魏广德说道:“当初太祖分封诸藩是为了安定周边,可是很快都变了。
    如今的宗藩已经没有护卫朝廷的能力,反而不断从朝廷吸血,但他们其实什么也没做。
    天下百姓有供养帝王的责任,难道宗藩就没有,就因为他们是宗室吗?
    宗室本就享受百姓供养,可他们也有责任供养帝王。
    该收的税要收,该送的也要送,不然时间长了他们就忘记还有陛下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