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兴办。少府地钱虽不多,但节约下建造宫室的费用,做这些事还是办得下来的;三则我在个别大家不认同的事情上,便采取进三退二之策,先把事情说到大家不同意的地步,于是群臣纷纷进谏,进行反对,我便提出一个折中方案,于是大家便觉得我让了步,表示认同,其实正好达到我想要地程度。不过这种方法不能多用,否则不但失灵,而且会影响我的个人形象。

    一朝为帝,发现大权在手,竟是挥洒如意,进退自如,再无人轻易掣肘,不由大是畅怀。

    三月三日,长安城热闹非凡。民俗这一日为褉节,百姓们都要到水边河畔去祭祀。长安城外八水环流,皆出入上林苑。霸水出蓝田谷,西北入渭水。浐水亦出篮田谷,北至霸陵入霸水。泾水出安定泾阳开头山,东至阳陵入渭水。渭水出陇西首阳县鸟鼠同穴山,东北至华阴入黄河。丰水出鄠南山丰谷,北入渭水。镐水在昆明池北。牢水出鄠县西南,入潦谷,北流入渭水。潏水在杜陵,从皇子陂西流,经昆明池入渭水。这八条河如同八个美丽的少女,无声的点缀和滋润着关中大地。这一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穿上崭新的衣服,带上明亮的首饰,或坐轿,或骑马,或步行,前往河边。春日的河流明亮如镜,波光粼粼,河岸两边鲜花盛开,绿树成行,田野间新芽吐翠,鸟鸣蝶舞,生机勃勃。青年的男女们也放开怀抱,大胆的放歌欢笑,而不会有人去指责。

    这一日,各府放假,官员们也都会陪着家眷出城,半是祭祀,半是游玩。便是孔明先生这样端庄的人,也会陪着黄夫人,带着诸葛乔,坐着青布小轿前去渭河畔祷告一番。当然,论及风流,在季汉还得说是大鸿胪兼客曹尚书孟达,他本来便生得风流儒雅,又是才子天性,爱写诗吟赋。舞文弄墨,身边总也随着一大群风流才子,当然也少不了美貌的优伶。

    其实褉节在江南更为盛行。我的部下们南方人多。也把这个风俗带到了北方。而恭慈太后孙尚香乃东吴之人,对褉节更是重视。我一年少有时间陪着她,到了这个日子,自然是不能错过。特特的让皇后星彩安排,在上林苑中祭祀。皇太后吴氏不想与我们在一起,但是我说,若她不去,让外人看了好象皇家骨肉闹生分一样。她便也同意了。

    自长乐宫乘辇经飞阁之道向西北五里便是建章宫。(《长安志》云:“汉未央宫在县西北十四里,建章宫在县西北二十里,长乐宫在县西北十五里。桂宫在县西北十三里。”帝于未央宫营造日广,以城中为小,乃于宫西跨城池作飞阁,通建章宫,佝辈道以上下。辇道为阁道,可以乘辇而行。)

    建章宫位于长安城外,与未央诸宫隔城相望,故跨城而为阁道。宫有四门。正门曰阊阖,以象天门也,高二十五丈(75米),亦曰璧门。一眼看去,巨门高耸入天。威严壮观。

    我亲自扶了吴太后,皇后扶了孙太后,刘永和刘理在一边往来奔跑。我说道:“两位母后,高祖得长安后,先在秦兴乐宫的基础上营建长乐宫,后来丞相萧何营建未央宫,立东闹、北闹、前殿、武库、太仓。惠帝三年、五年筑长安城墙,六年建西市。武帝元朔五年,在城南安门外建太学。元鼎二年修柏梁台。太初元年,在城西上林苑修建章宫。论及壮丽,建章宫堪称第一,但是它的境遇却也最是悲惨。我们眼前地阊阖门,便曾数次毁于战火,此门是新建的,虽然也算得上巍峨,却还远及不上原来的壮丽。《汉书》曰:‘建章宫南有玉堂,璧门三层,台高三十丈,玉堂内殿十二门,阶陛皆玉为之。铸铜凤高五尺,饰黄金栖屋上,下有转枢,向风若翔,

第三章-->>(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