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晚了,城门官就不放刘秀入城,结果刘秀只好无奈的在城外住一夜。不过今夜有父皇旨意,我自然可以通行无碍了。
从东宫出来时,太阳落山不久,暮色未浓。道路用翻车渴鸟(汉代路上洒水之器)喷洒过,湿漉漉的,空气里飘荡着泥土的气息,行不多时,正遇上孔明的素辇,我纵马上去见礼,问孔明道:“先生,白天父亲为可与秦宓生气?”
孔明道:“秦宓指责陛下与民争利。”
原来如此,我放下心来。其实这种争论早就有的,季汉不算强大,而为了生存,就必须养兵,必须加税,必须有财政来源,为了增加收,季汉把盐、铁、丝等产业全部官司营。不过由于民生凋蔽,无数大臣希望休养生息,让利于民,反对现行政策。秦宓不过是出头的椽子,其实就连孔明先生的好部下蒋婉等人,心中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在现在地情况下,不加税能行么?曹魏与东吴虎视耽耽,战争随时会起,想让利,该如何来让?若只是因此,父亲要杀秦宓倒也不算是做错。
走在静谧的长安街市上,马蹄声清脆地回响在深重地夜。这睡熟了的城市,是如此祥和,我望望明亮的星空,长长地吸了一口清新的夜风。这一刻,真美,美地让人永远也不想记起什么叫“战争”。可是,战争是忘却便可以不发生的么?
“先生,我想……”
“殿下,请说。”
“我想,我们要想办法,阻止曹军的进攻,让他们内乱,让他们无法发兵。”
孔明一怔,素养辇一摇,他晃了一下:“如何才能让曹魏不发兵呢?要知道。我们已经打下长安。过了潼关就是洛阳了,卧榻之侧,岂能容他人安睡?”
“是啊,如何才能让曹魏不发兵,让他们内乱呢?若是去年曹操新死时,我军有现在的实力。不用说也能让曹魏四分五裂大热闹一场,而今曹丕萧墙之祸已平,外患内忧已定,若要他再乱,只怕是难得很了。”
“太子,丞相,到了。”侍臣说道。
“车骑将军到了么?”我问道。
“还没有。”
我陪着孔明入园,远远就看到灯火通明,照如白昼。父亲虎据桌前,竟然独自开始饮了起来,嘴里还哼着什么。凝神听时,却是自幼便熟识的高祖大风歌。
“大风起兮去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起当年,父亲也算是成就了一番霸业。但是比之高祖还是大有不如。就算高祖得天下英才,还感叹无人可用。何况是父亲呢。
听着听着,曲风一转,却变成另一首曲子:“秋风起兮白去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忙。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这一曲,却是雄才大略,威赫一时的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当年武帝行幸河东祭祀地神,横流汾水,在舟中与群臣欢宴,回望长安,目触心感,即兴写成此曲。这是一曲哀叹英雄迟暮之歌,以香花芳草受秋风摧残自拟,提示人的生命与不可抗拒地自然规律的矛盾,又表现了对青春盛年和美好事业的眷恋。全篇很自然的将慷慨沉雄与哀怨凄惋融成一体,词句虽略有艳丽却不纤弱。实在是帝王诗歌中难得的精品。此刻在武帝留下的园中,父亲唱起此曲,其意何在?
我自品味首,孔明上前道:“陛下。”我忙也施礼,叫道:“你皇。”
父亲看着孔明如同临朝一般地样子,微微有些着恼:“孔明,今天是家宴,只论私情,不谈公务,也没什么陛下。别摆出丞相的架子好不好?”
孔明摇头,从容道:“陛下
第七十六章 扶荔宫中的酒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