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下,而后惨白的脸上竟露出一抹红晕,不知是激动还是酒气上头。
喝过毒酒的宁王如癫狂般放声大笑,接着将酒壶的盖子直接拔掉,扬起脖子一口干了满壶的毒酒,在喉结激烈的上下滑动中,宁王将最后一滴毒酒饮尽,这才满足的放下酒壶,颓然坐在地上。
老太监见宁王喝完毒酒,便端起托盘匆匆离开此处,坐在地上的宁王不久就感受到腹内一股刀绞般的疼痛,随着疼痛越来越剧烈,宁王不断地在地上打着滚,七窍向外渗出乌黑的毒血,最终伴随着一声惨嚎,双腿猛地一蹬,躺在地上再也不动,想必是死绝了。
站在阁楼上的杨廷和等人看到这一幕后,明白正德在最后关头还是心软了,所以才改为赐给宁王一个较为体面的死法,至少可以留下全尸。
随着宁王气绝,广场外又走进两名抬着担架的力士,力士将宁王的尸体轻轻放在担架上,又小心地为其铺上一层白布,而后抬着担架直接走到广场角落的一处柴草堆旁。
杨廷和等人见被放在柴草堆上的宁王尸体被火油烧成了灰后,这才离开阁楼。
至此,轰轰烈烈的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事件才算彻底画上一个句号,彻底了结了历代宁王与皇帝间的虬结。
从高祖朱权开始,历代宁王与朝廷之间都矛盾重重。
起因在于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时,为谋得大宁诸军的助战,用计挟制宁王朱权,使大宁边军俱听其指挥,朱棣还哄骗朱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但当朱棣继皇帝位后,却连番拒绝宁王要求改封苏州、钱塘等富庶江南之地的请求,宁王与皇帝间的矛盾由此而生。
朱权死后,其孙朱奠培嗣位,因逼内官熊璧自尽而触怒朝廷,最后被削去宁王护卫,改为南昌左卫,使自朱权以来宁王一系与朝廷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如今,朱宸濠已被处死,尸体也被烧成灰,宁王府这支宗族终于彻底归于平静,宁王的封国和爵位也都被通通削去,但无论是正德还是杨廷和等大臣都深知,宁王起兵造成的混乱,却远远还没有终结。
若不是宁王起兵造反,正德怎会御驾南征?
正德若不南征,又怎会在南京被朱训桢行刺?最后更不会身中滕倪的九幽惊魂掌,导致身体状况大不如前。
正德若不南征,就不会发生后来一系列的争斗,更不会给天地盟趁虚而入的机会,使正德再次身受重伤,性命如风中烛火般摇曳垂危。
正德若不南征,宁王之乱被王守仁迅速平定后,江左百姓就可迅速恢复生产,不会再受兵祸连坐之苦。
因此,宁王叛乱的实质,是统治阶级内部所进行的一场皇权争夺战,它给江南尤其是南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正德身边的那群宠臣也以搜捕宸濠余党为由,到江西大行株连诬陷,屠戮无辜,造成了社会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