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卷:改朝换代 第一百五十章 淮安乱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清江浦·方尚祖

    高台纵目思悠悠,排泣当年胜迹留。

    树绕淮阴堤外路,风连清口驿前舟。

    晴烟暖簇人家集,每挽均输上国筹。

    最是襟喉南北处,关梁日夜驶洪流。

    江苏,淮安,清江浦。

    正德一行浩浩荡荡沿长江顺流而下,抵达镇江后改道京杭大运河北上,一路来饱览江南秋光,让其沉闷的心情也一扫而空,顿觉心旷神怡,足足过了七日后,船队才行至淮安。

    明永乐年间,淮安漕运兴旺,境西北清江浦也随之开始兴起,于1415年开埠 ,在明清时期是京杭大运河沿线享有盛誉繁荣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

    看着眼前繁忙的航运和宽广清澈的河道,正德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立刻命船队驶入港口停泊,而后带着数千甲胄鲜亮的禁军纵马驰入淮安府。

    淮安府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线上的“四大都市”。境内有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在明朝中叶进入鼎盛时期。

    淮安至正德年间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驻有漕运总督府、江南河道总督府。境内置淮安府,府治于山阳县,淮安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明清两朝仅山阳一县就有进士200余人,河下镇还出了状元、榜眼、探花,留下“河下三鼎甲”的佳话。

    正德一行闯入繁华的淮安后,百姓纷纷闻声躲避,禁军依旧在城内策马纵腾,一路来闹得鸡飞狗跳,可见正德急心似箭。

    张永等人紧紧跟在正德身边守护,一路来不敢有丝毫耽搁,他们知道正德如此急迫乃是要去见一个对其十分重要的人,准确地说,乃是一个对其十分重要的女人——刘良女。

    刘良女被正德身边的人尊称为刘娘娘,世人皆称刘美人,乃系正德从一富商手中“慕名”夺来。

    三年前,正德北狩视边时,听闻塞下之地有“三绝”:宣府的教场,蔚州的城墙,大同的婆娘。当正德与刘良女相遇时,终于明白“大同的婆娘”为何能位列塞下三绝之一,自此被其美色所惑,终日宠幸出入相伴。

    正德一生宠幸佳丽无数,因此被后世病垢荒淫无道,史书更是记载其:“每夜行,见高屋大房即驰入,或索饮,或搜其妇女,民间苦之。”此言实则多有夸大,正德虽荒淫,但并非无道。

    自古帝王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实属常态,后宫佳丽三千者也绝非少数。正德生性好玩,精力充沛,虽好女色却明事理,立德才兼备的夏氏为后,史称孝静毅皇后,终其一朝后宫从未干政,由此可见正德心中十分清明国体与私乐的界限。

    或许是心中对刘良女未有名分的愧疚,也或许是沉溺其美色难以自拔,正德竟违反皇帝御驾亲征不能携带内眷祖制,带刘美人随

第三卷:改朝换代 第一百五十章 淮安乱象-->>(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