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卷:神墓夺鼎 第八十章 战国大名(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日本,山阳道,周防国。

    空无一人的道场内,一名满脸络腮胡子的黑面壮硕的中年男子正拉弓瞄准一百步外的箭靶,只见其呼吸平稳,双臂孔武,“嗖”的一身箭响后,鲜红的靶心被一支羽翎箭射透。

    箭法虽好,却无人在旁喝彩,而这汉子本身也无一丝波动,并未在意箭去何方,射完后将长弓丢在一旁,瘫坐地上闭目沉思,面容间布满不甘。

    若是旁人看到这幕,定会惊讶——什么事能让战无不胜的大内义兴这般惆怅?

    大内义兴,日本室町时代到战国时代著名武将,全盛时期领有周防、长门、丰前、筑前、石见、安芸、以及山城七国守护职,并兼任左京大夫、管领等职务,使大内氏势力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其父亲为周防“守护代”大内政弘。

    “守护”、“守护代”等词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出现频繁。“守护”一词本指守护大名,是被幕府封为各令制国守护职的地方武士团首领,然而正如幕府无法有效控制这些大名一样,这些守护大名也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国内领地。在他们下面,还有大大小小的豪族,只是名义上听指挥,内政、军事、治安都有很大的独立性。

    到了战国时代,“下克上”风气潮涌,许多守护大名家的重臣得以“守护代”名义揽权,实质掌控领国。他们可通过代行守护权限,将领国内的武士组织化,成为本身的权力基础,甚至因而摇变成大名者也大有人在。

    其实,无论是“大名”、“守护”、“守护代”,还是经院力量与地方豪族,在这个纷乱的战国时代,都乘机扩充力量,形成了独立于幕府体制之外的大封建主,后世都习惯将之称为“战国大名”。

    战国大名们对社会基层情况比较熟悉。他们从自身的经历中认识到:控制领国内的小领主和安定农民生活、保证农民从事农耕的起码条件,是巩固领国统治的两大基础。因此普遍采取富国强兵的政策,励精图治,积极发展经济,渐渐孕育出统一日本的全新力量。

    公元1494年,刚满18岁的大内义兴继承大内家督成为周防权介,首先诛灭长门国守护代内藤弘矩与内藤弘和父子二人的叛乱,稳固自己的家督地位,次年又与九州的少弐氏与大友氏争夺筑前与丰前的领地,从京畿辞去管领之位回国后,又与出云地方的尼子氏争夺安芸和备后的广大领地,一生战阵不断,在内外多难的环境下缔造自己波澜壮阔的军事传奇。

    大内义兴在脑海中仔细分析所得情报,几十年的斗争经验让其渐感危机逼近。无论是足利义稙取得胜利重振幕府,还是足利晴元被拥护为新任将军,自己的处境都将十分危险。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待最后局势明朗时,再来一个锦上添花,支持即将胜利的一方,如此方可最大限度的保全自己。

    他内心深知

第二卷:神墓夺鼎 第八十章 战国大名(下)-->>(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