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向西逃亡,郑和在成祖指令下多次出海追捕,但均未果。这就是后世所传郑和七下西洋的故事。”王守仁说罢,看了看正德反应。
正德闻言后面色如常:“三宝太监之事朕自然知道,王大人继续说吧。”
王守仁略微思索,横下决心接着说道:“建文帝向西一路逃亡,不知经历多少艰辛险阻,辗转来到西洋诸国,并率其残部在那里经营多年,现如今,这股力量应该已经不容小觑。”
正德闻言又是一声冷哼:“只有一点朕一直想不明白,山穷水尽的他们是如何顺利抵达西洋诸国,并在万里之外的陌生国度扎根发展?”
王守仁淡淡的说出四个字:“沈氏后人。”
南京,秦淮河畔。
夕阳渐斜,繁忙一天的河面还没平静多久,一艘艘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画舫船就伴着艳丽的歌词开始在河面飘游。秦淮河被誉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是南京市最大的地区性河流,其航运、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文明,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历史上极富盛名。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ting花”亦是出于此处。几百年后隔江唱后ting花的商女犹在,只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在河面上,一艘艘造型精致的画舫游船逐渐亮起霓虹灯光,光彩流溢的游船在河水映衬下显得更加梦幻迷离,船尾荡起的水波将彩色的倒影搅碎,化成一片片光彩琉璃的鳞波,仿若来到蓬莱的水中仙境。
秦淮河的中央,一艏刻有凤楼标志的画舫船混杂在群船之中。船并不大,长约10米、宽3米,船上有飞檐翘角、玲珑精致的四角亭子,船尾的雕花栏杆与船舱、船头的雕刻遥相呼应,船身四周贴着浮雕祥云,浮雕和祥云一层扣着一层,层层错落有致,雕刻精细到每一个云纹都细细可数,给整条船增添了富贵、华丽的气质。乍眼一看与其它游船并无太大差别,但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此船虽张灯结彩、弦乐阵阵,相较于别的游船却少了嬉戏调笑的放荡声,全然没有寻欢场所应有的淫靡之气。
豪华的船舱内摆放了一张长桌,长桌边围坐着十几个人,上首一位正是朱钦灵之父——朱训桢,此刻的朱训桢依旧身着金丝黑袍,虽然脸色略显疲惫,但眼神却蕴含着一丝热切的光芒。
朱训桢之外的十几人更加引人注目,端的是高矮胖瘦皆有,僧俗老少齐全,其中居然还有几名西洋番人,他们的服饰打扮更是五花八门。
左手边是一位脸型消瘦、灰白头发的老者,老者打扮与街市上的普通老头并无任何区别,在窃窃私语的人群中显得极为安静,默默的盯着眼前的茶盏,仿佛旁边之人皆为空气。
老者旁边是一位穿着奢华
第一卷:屠龙盛会 第六章 夜泊秦淮-->>(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