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何凭证?”
    刘擎念叨一声,“真是事多!”
    于是取出陈宫的帛书,“典韦,给我一支小戟吧!”
    典韦掏出一支小戟,递给刘擎,刘擎将帛书缠绑在上面,递还给典韦。
    “将小戟射上城头,别射着人了。”刘擎道。
    典韦接回,望了望城头,一跃下马,两步一蹲,勐的将手中小戟飙射而出。
    “铿”的一声,铁戟径直射入城楼上的土墙。
    此举不仅令侯成惊讶不已,就连赵叡,也目光一颤。
    就这么一扔,铁戟竟然没入墙中!
    这个护卫,竟是如此好手,看来眼前的人,确实寻非常人!
    他对自己的看法又肯定了几分。
    侯成艰难的拔出铁戟,解下帛书一看,粗略过目,显然,这是陈宫先生写的信,当然,信是可以造假的,但后面的东郡太守之印,却作不得假,如今正是在陈宫手中。
    侯成当即确定了对方身份,一边欣喜的派人去通知将军与先生,一边叫人立即放下吊桥。
    同时还疑惑,难道这几天一直在河边徘回的那个赵字旗号的将军,是渤海王的人?
    赵字旗,难道那人就是传闻中的常山赵子龙!
    赵叡人傻了!
    他竟然看着北门吊桥放下来了!随后,城门也打开了!
    要冲吗?他是知道北门没有多少守军的,可是主公并没有给他攻城命令啊!
    犹豫再三,赵叡还是忍住了冲了冲动。
    “我说吧,会开门啊!将军要入城吗?”刘擎客气的邀请道。
    “不不不!”赵叡连连退却,对眼前的人忌惮不已。
    刘擎也不理会,招招手,便命令车队入城。
    望着一辆辆车进入城门,赵叡按捺不住了,他退了几步,吩咐手下士兵将所见前去汇报主公,并请示是否要进攻北门。
    刘擎的车队几乎有两里长,也不知时间过了多久,车队的尾巴终于出现了,然后——
    赵叡又傻眼了!
    瞧!车队后面是什么!
    那是全副武装的具装骑兵!
    “这……”赵叡喃喃了一声,又立即控制住了自己的声音,默默在心里低语:这是陈宫吕布的援兵!
    于是他又派出一人,前去通报主公。
    然后一动不敢动,眼睁睁的看着刘擎的禁卫与典韦虎卫鱼贯入城,伴随着城门再度“砰”的关上,吊桥“吱呀吱呀”升起,一切都回道了最初的状态。
    赵叡甚至觉得,刚才是不是出现幻觉了?
    侯成领着刘擎,径直从中央大街从北门奔向南门,一路上,还将这两日的战况告知刘擎。
    “大王,袁绍自昨日起便发起三面强攻,眼下,濮阳已是强弩之末了,我在北门,也听说今日袁军已经数次杀向城头,与我军短兵相接。”
    “濮阳不是仍在你们手中么!”刘擎不咸不澹的回了一句。
    这就是他希望看到的状态,濮阳之战,是守护之战,是捍卫之战,对于吕布与一众狂野的并州狼骑来说,此战是一次洗礼。
    今日或许他们是为了自己而战,但间接地,他们守护了濮阳百姓,投效刘擎之后,在未来,或许这样的守护之战,还会有许多!
    快到南门之时,刘擎瞧见对面单骑迎面而来,瞧见了刘擎,便下马行礼。
    “陈宫拜见大王,大王亲至,陈宫惶恐!”
    一点都没见得你惶恐!刘擎心道。
    这种过时客套话,都八百年都没有听说过了,说明陈宫口舌并不怎么样。
    刘擎对此人的刻板印象,应该也是比较刚直偏执的直男。
    “公台起身,大敌当前,当以退敌大事为重!”刘擎郑重其事,装的很。
    “不错不错,退敌乃是首要大事!”陈宫附和道,“请大王城头观战!”
    “袁军不是已经攻上城头了吗?”
    “不,我来之时,奉先已领兵将他们杀下去了!”
    “哦。”刘擎若有所思的点头,接着说了一句震撼陈宫一百年的话。
    “既然城头没有袁军,那便打开城门杀出去吧!”
    ……
    (PS:求推荐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