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4章 并非理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经是很成熟的市场了,但很多时候也不是都有效,市场先生慢半拍或者直接判断失误的情况在美股短期也经常出现。

    市场有效理论那是一个理想情况,非常理想,理想得跟天堂差不多,但那不是现实,不是人间。

    真实的情况是,市场不仅不总是有效,还总是失去理性,因为我们的市场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人性如此,市场亦然。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投资者通过利用所有可获得信息在市场上确定合理的价格。然而,行为心理学的广泛研究表明,投资者群体并不拥有理性的预期。

    投资者没有正确地处理信息。他们只会不断地依靠捷径来确定股价,而不是通过基本面分析来揭示公司的内在价值。

    这个市场上初级小白玩家是大多数,而且占了99%,你指望这帮人理性有用么?何况就算是基金经理这种专业投资者,也不得不在短期KPI面前低头,各种频繁操作短视化投资,这就导致很多明显已经被低估的东西,不可能总是一下子就能起来,因为这些专业投资者判断,大部分人还没意识到它低估,群众的注意力还在那些高估板块上,所以他们不得不跟着市场情绪继续推涨高估板块。

    就比如2021年,很多重仓消费和医药的基金其实都风格漂移去买了强周期,他们明知道强周期高估,而且是严重高估,但是他们还是要去追热点,因为不追的化会被投资者骂。

    “你看人家某某板块收益都翻倍了你不去买点么?你这个基金经理干什么吃的!”

    投资者真的会这么骂,甚至骂的比这个更难听。

    在国内,大家真的不要觉得基金是机构,基金其实就是散户,因为这些基金的钱都是散户投进去的,而且基金业绩也是一年考核一次,收益还跟管理规模挂钩,所以实际上基金就是个由基金经理带队的散户兵团而已,骨子里扒开来看,还是个散户,所以A股散户比例其实就是90

第54章 并非理性-->>(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