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章 失败并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多案例,比如说众安、趣店、百世物流、药明康德,还有新能源的大佬宁德时代……

    但是刚才那些失败的收购案例,真的是很可惜,完全是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的典型代表,这其中跟管理层的运营能力多多少少也脱不开关系。

    只不过家大业大的阿里输得起这样的错误,毕竟阿里系公司还有蚂蚁金服、阿里云、菜鸟网络、口碑、饿了么、阿里音乐、钉钉、阿里体育等,对外投资的旷视科技,商汤科技,寒武纪、滴滴和小鹏汽车等至少20多个独角兽企业,阿里系的独角兽企业无论是总估值还是数量都是BAT中最高的,所以被阿里收购也不一定是坏事。

    只不过,阿里的CEO肯定不是每次收购都为股东赚钱了,而且在每一次的收购案尘埃落定之前,势必多多少少会与董事会意见不一,与股东意见不一。

    巴菲特认为,董事会要能站在股东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保持独立性,同时也要兼顾CEO的面子和情绪,更重要的是兼顾公司的长远发展,毕竟愚蠢收购往往会让股东们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这里上雪要给大家提一个醒,不要总被市场上那些兼并收购的新闻带节奏,总觉得一家公司并购另一家公司一定对两家公司都是利好,现实根本不是这样。

    收购的风险要远远大于收益,很多公司原本没问题,问题都是收购以后产生的,成功的收购案占比非常少,转换成二级市场投资学范畴也就是所谓的胜率,A公司收购B公司,1加1大于2的概率非常小,往往收购完成后给投资者留下的都是巨大的坑。

    有些企业奄奄一息,不被收购就是等死,主动去求人家收购就是找死,不幸的是,很多时候找死比等死死得更快更很难看,但大多数投资者没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上雪要强调,当我们看到什么资产重组,兼并收购,战略并购这种字眼的新闻时,我们要警惕,要保持理性,要客观分析,独立思考,谨慎行事。

    以下是《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公司治理部分的其他干货汇总:

    1、把分散的股东聚集到一起(开股东会做决策)始终是个问题,因为他们的目的和做事方式千差万别。

    2、良好的公司治理对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公司处于转型期或者出现危机时。

    3、我们之所以特别关注公司的治理规范,目的是帮助公司更好地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而不是

第46章 失败并购-->>(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