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章 套娃上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纺织厂,想想画风就不搭。

    巴菲特本身确实也不太懂纺织行业,可以说这项投资已经超出了他的能力圈,故他买来后即便各种努力学习,也没有根本性地扭转这家公司的运营颓势。

    巴菲特要维持伯克希尔的业务就要不停往里面砸钱,以至于后面越陷越深,根本抽不出身来,巴菲特非常不安,他本来就是为了赚点钱,现在这块烫手的山芋卖也卖不出去,巴菲特想坑芒格,让芒格接手伯克希尔,但芒格又不傻,当然没有买,于是乎巴菲特急得团团转,他怕伯克希尔会把他的一世英名给拖死。

    这时,市面上正巧有一家国民赔偿的保险公司正在出售,出于对保险公司商业模式的情有独钟,巴菲特立刻就飞奔过去把这家公司买了,连价格都不跟人家股东谈,人家说多少就多少。

    国民赔偿的保险公司的管理层以为巴菲特人傻钱多,还懊悔自己当初应该叫价更高才对,但巴菲特才笑他们目光短浅,保险公司能带给他世界上源源不断的,最便宜的钱,所以他当下买贵了一点又如何?

    现实中有些交易就是如此好笑,双方都以为自己占了对方的便宜,签完合同后就在心里互道傻逼,但一段时间后才追悔莫及。

    巴菲特将伯克希尔纺织厂当成了一个壳公司,用它去控股了国民赔偿的保险公司,随后巴菲特还用差不多的手段给伯克希尔里塞进了伊利诺伊国民银行和奥马哈太阳报,就跟俄罗斯套娃那样,大娃套小娃,能套就一直套。

    这个玩法其实很多人都在用,上雪跟大家解释一下。

    就是如果我们买一家公司A,发现是个坑,A根本赚不了什么钱,我们如果直接把A往外卖,肯定没人要,这时候怎么办?

    我们得想办法让A越来越能赚钱才行。

    因为只有A越来越能赚钱,它才会越来越值钱。

    我们可以去市场上找那些业务仍然在赚钱的公司,买过来让A控股,等于就是把其他公司的业务往A里面装,只要这些新装进来的业务是赚钱的,那么A就会赚钱。

    

第41章 套娃上瘾-->>(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