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同样的行业,导致如果有一年消费行情不行了,就会亏得爹妈都不认识,比如今年2021年,这哥们儿的日子就不好过,只能躺平装死。
与这个哥们儿完全相反的是另一个姐妹儿,她是一个有两年投资基础的基民,她的基金持仓让上雪瞠目结舌,因为里面足足有二三十支基金,重仓股来自不同行业的不同公司,看得上雪眼花缭乱,基本上A股行业她这组合都占得差不多了。
上雪看完这持仓眉头皱得老紧,直接跟她说:“妹子,基金本身已经是一揽子股票了,已经分散风险了,你还要买二三十只基金来分散,跟买大盘没区别,你这样买还不如把那些主动型股票基金清理掉就留宽基指数。”
事实证明这妹子两年下来二三十只基金的持仓收益跟宽基指数也差不多,但宽基指数因为不需要基金经理过多的跟踪,调研和调仓,所以基金管理费就低,那妹子完全是给基金经理们送管理费然后获得了一个不怎么需要管理费的指数收益。
这画面应该用一个什么比喻才贴切?
就如同你在一个环境优美几乎没什么灰尘的小镇买了个房子,然后天天请人打扫,即便这个房子一个月打扫一次足以,但你还是要天天雇人打扫,非常多此一举,说难听点这跟直接烧钱也没有区别。
上文的哥们和妹子的故事告诉我们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过于集中不能分散风险,过于分散不能享受高的收益,其实都不是最优的资产配置结构。
当然,市场上有一种人,他们钟爱他们投资的行业,所以他们就是要重仓,并声称他们只看得懂这个行业。
就比如著名基金经理蔡某某,他只看得懂芯片公司,所以他的持仓全是这类企业,这导致他的基金一会儿暴涨一会儿暴跌,暴涨的时候人称“蔡公子”,暴跌的时候人称“蔡狗”,职业声誉跌宕起伏,但他也能一直忍。
说实话这样的人上雪是比较敬佩的,至少我认为蔡某某非常清楚自己买的是什么,而且非常坚定自己最初的那个判断,并非常有耐心等待一个时间才能证明的结果。
但普通人不建议这么尝试,除非你有异常强大的估值能力和异常强大的耐力坚定持有,当然,也要能够承受一陨俱陨的风险,否则,就乖乖的做一下均衡的组合,选择不同行业的5~10只股票,
第14章 理性持仓-->>(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