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602章 刘牧樵驰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类是综述,刘牧樵提供的材料会比较多,这也应该署名刘牧樵,这一类文章,儿科医生是最喜欢看的,因为可以引用大量的材料。

    这一类文章,对于需要写论文的儿科医师来说,那是宝贝级的。

    第三类文章是个案。

    刘牧樵在临床会诊时,发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疾病,这些疾病,一是有趣,二是对临床医生来说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由于这种诊断都是刘牧樵诊断出来的,报道的人不署名刘牧樵是第一作者,谁敢——谁好意思?

    刘牧樵的名字,通过这三种文章,在儿科学领域广为流传,所以说,今天参加会议的人,如果还有谁说不认识刘牧樵,那真的会羞愧而死。

    都在期待刘牧樵的到来。

    讲座安排在晚上9点到11点。

    这种安排很特殊,关键是参会的人中,最大的有91岁了。马院士今年满了90岁。

    赵院士也是快90岁的人了。

    这么晚,对老人是不礼貌的。

    “没事,没事,飞机要这样晚才到,只能这样安排啦。”

    马院士对刘牧樵很尊重,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本领,今后,成就会到什么样的程度,想都不敢想啊。

    赵院士有早睡的习惯,他的学生说,您回去休息吧,刘牧樵这么年轻,您没必要在场。

    赵院士一听不高兴,心想,你理解风清扬的心态吗?

    作为院士,他们对于最新知识的学习,比任何人都迫切。

    普通医生未知的东西太多了,而院士,他们站在学科的顶峰,哪怕是一丁点新知识,他们也会如饥似渴地学习。

    赵院士就在那里等。

    现在离讲座还有3小时。

    自助餐已经开始了。

    马院士91岁,生活有人照顾,他的学生,一个博士后,也是马院士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姓唐,唐颖。

    她帮马院士取食物。

    马院士的生活是很讲究的,家里有专门的的营养师,规定了每天的菜谱。

    今天在外面吃饭,他的生活就由

第1602章 刘牧樵驰援-->>(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