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中的突特价值》,我建议,大家看看,32个案例,抢救成功29例,这个成绩,意义我就不多说了,你们都懂。”
众人惊讶不已。
惊讶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中药在抢救重症病儿上,这样好的效果,简直是匪夷所思。
一般的概念,儿科重症的抢救成功率能够达到50、60%就很不错了,达到90%以上,非常不容易。
要知道,这百分比,越是往上,达到80%以上,哪怕增加1个百分点都非常的困难。
那个叫阿玲的副主任医生,抢救成功率竟然达到93%,非常震惊。
当然,这个93%的成功率是小数据,总共才32个人,还不是最终的成功率,其次,重症病人的定义也是有出入的,没有严格的定义标准,各医院会有一定的误差。
但无论如何,阿玲的成绩确实吓人。
惊讶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赵院士竟然连小文章都看,可敬可佩啊!
院士一辈子都在学习,他们始终保持自己在本专业科学的前沿,有些院士虽然很老了,作为习惯和责任,即使90岁了,还坚持学习。
赵院士今年88岁了,一个副主任医生的文章他都看,可见,他是多么的谦抑和敏锐。
该好好向他学啊。
赵院士转过头,说:“袁姗,说说,这两项成果是不是刘牧樵帮你们攻克的难关?”
“是的,刘牧樵在儿科方面的造诣很深,最近,他还把中医药运用到儿科各疾病的治疗中,效果出奇的好。”袁姗实话实说。
“我就知道是这么回事。”赵院士微微笑着。
对于刘牧樵,赵院士已经关注他3年了,这3年时间里,儿科领域,所有与刘牧樵有关的文章,他都会看,越看越是心惊啊。
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又没有儿科临床的经历,却掌握这么多的知识与技能,不可思议啊。
他特别查了一下刘牧樵的简历,也通过熟人了解了一些刘牧樵的情况,更加是他难以理解的。
刘牧樵没有任何海外学习的经
第1599章 院士嘴里的刘牧樵-->>(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