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得不合常理……
    史天泽终究是当世名帅,虽诧异不解,却不慌乱,已迅速下令应对。
    “中军停止行进,原地列阵!两翼拉开,包围他们……”
    ~~
    行军至邓州,一切都与吕文焕预料中不同。
    李瑕派人请援,话里话外的意思是“功劳给你,来拖一拖河南蒙军”。
    那正常而言,吕文焕领兵抵达,李瑕派兵出城接应,双方暂时杀退城外敌兵,入城,交接,李瑕领兵从西走或从南走……
    但不是,今日行军到邓州城外,敌兵多得让吕文焕感到头皮发麻。
    狼烟、尘土、鸣镝、号角、厮杀。邓州四面八方都是蒙军,尤其探马回报称北面似是史天泽的大军。
    这不是闹着玩的。
    他吕小六名气是大,又是吕文德的弟弟,但今年才不到四十岁,资历还浅,自问是不足与史天泽对阵的。
    比如,当年蒙古宗王塔察儿来攻樊城,吕文焕就是再瞧不上对方的领兵能力,也只能请贾似道来支援。
    因为双方地位不同,塔察儿遇到各种事都能作主,吕文焕不能,打起仗来会吃大亏。
    同理,史天泽是蒙古五路万户、河南等路宣抚使、中书右丞相、枢密副使,能调动的兵力,远多于他吕文焕,决定战略也远比他及时。
    要是早知道史天泽会来,吕文焕绝不来。
    兵者,国之大事,不是拿来冒险的。
    襄阳是天下门户,领兵轻离,万一……
    然而,探马回报李瑕已领着两千骑兵,向史天泽的大军杀过去了。
    狂妄至极,像是疯了。
    战不是这么打的啊,两路大军相逢,该先望势……
    吕文焕也不知该说什么好。
    也许这便是反贼与忠臣良将的区别?反贼行事就是无所顾忌。
    ~~
    邓州南面,城门大开,一队骑兵已杀了出来,前来接应襄阳兵马,那主将的一杆“杨”字大旗招摇。
    而阻止在这两支宋军之间的蒙军,打着的是个“董”字大旗。
    城头上鼓声阵阵,又将沙场上的声势推高了一层。
    杨奔已率骑军攻向董文用的阵线。
    吕文焕虽不想冒险,却没有事到如今再撤到道理。
    哪怕李瑕是反贼。
    其实,李璮也是反贼,但李璮一旦表示愿意归附大宋,朝野上下依旧欢腾。
    除非李璮已成了李全那样不可控制,那还是要先用李璮抗击蒙古,而非先除掉李璮、正中蒙古人的下怀。
    这么一想,李瑕这个郡王,名义上还是宋臣,至少比李璮要好一点。
    话虽如此,这一战吕文焕并未尽全力。
    他认为李瑕打仗太“疯”了,他没有必要与之一起疯……
    然而,这边才交战不到半个时辰,却见那杆“董”字大旗忽向东北方向移去。
    董文用竟是放任吕文焕入邓州,自去与史天泽汇合。
    为何?吕文焕不知。
    总不会是史天泽的万余大军面对李瑕两千骑的突袭,需要支援了吧?
    隔着太远,暂时也望不到,只能等探马回报。
    渐渐的,前方的蒙军如潮水般退去,显出邓州城的城门。
    ……
    “吁!秦州雄武军都统制杨奔,迎吕将军入城!”
    一队骑兵穿过吕文焕的兵阵,为首的武将翻身下马,冲吕文焕一抱拳,喊了一句,神态有些倨傲。
    吕文焕性情与吕文德大不相同,竟是抱拳回了一礼,问道:“军情紧急,不必多礼,北面发生了何事?”
    “史天泽快被郡王击退了,时间不多了,请吕将军尽快入城。”
    吕文焕犹在思考冒然进城是否中计,先派了一队人进城打探。
    杨奔不耐,却也能理解,催促吕文焕尽快入城。
    直到吕文焕下了令,杨奔那倨傲的神态也没消减,反而还问了一句。
    “吕将军没认出我来?”
    
第735章 疑兵-->>(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