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荛道:“若齐王已举事,李郡王可愿响应?”
    “如若史天泽能与他合攻燕京,我便尽力出兵山西;而若史天泽不可信任,或可共击史天泽……到时再做联络吧。”
    “好!”王荛再次拱手作揖,道:“请李郡王手书一封,我带回给齐王,商定战略后再作回复……”
    ~~
    两日后,在汉中滞留了一整个年节的王荛终于得以被允许离开。
    他似要去往山东,却在离开蜀道、出了潼关之后,渡过了黄河,往山西而去。
    被扣押了太久,来不及再去山东了。
    王荛先到解州,见了仪叔安。
    “李瑕很警觉,并未上当,但还有机会……”
    一场私下的密谈之后,王荛当即又离开解州,赶往燕京。
    ~~
    就在这个正月,在益都以东、以南的山东各地,李璮正式宣布自立称王。
    因李璮从来没有忘记过他父亲李全的遗志。
    “南宋君臣昏昧不可依,蒙古凶悍蛮夷亦不可恃,我父子侥幸于乱世之中居山东、淮南之地,拥数十万之众,若用心经营,伺机进取,逐鹿中原,天下谁属尚未可知也!”
    从他继承这个遗志开始,三十余年,一直在苦心孤诣地谋划。
    他有两位妻子,除了王文统的女儿,还娶了东蒙古宗王塔察儿之妹。
    不仅是联姻蒙古黄金家族,他还一直在拓大地盘并不断巩固着统治,确立了山东的官制,修复文庙,招揽儒生文士到幕下。
    他到处购马、筹集了大量军粮,练就了十万大军。
    终于,他等来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蒙哥死,而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两虎相争……
    李璮已传檄于各路诸侯,邀他们依先前约定起兵响应,以造声势。
    他散尽府库财宝犒赏将士,准备出兵济南。
    同时,下令杀尽境内蒙古戍军。
    “点炮!祭旗!”
    “斩!”
    校场上,炮声响过,大刀斩下,一颗颗带着辫发的头颅滚滚而落……
    ~~
    燕京。
    会同馆中,刘秉忠与王文统正对坐而谈。
    王文统时年已六十余岁,双眼细而长,看起来便像是一只狡猾的老狐狸。
    “如今想来,陛下当时一见我便让我主政中书省,怕是想将我从山东调开啊。”
    “这是自然。以道你一走,李璮身边便再无像样的谋士了。”
    这“以道”是王文统的字,偶有人说笑,蒙古这位平章政事的字号,比宋国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的名字少了个“人”,但王文统做得却出色得多。
    而此时聊到李璮,王文统却是长叹了一声。
    他当然明白,自己一旦离开,李璮身边便再无一个可以拿主意的人。
    但两年前,忽必烈将他这一介布衣直接拔擢为平章政事,已是容不得拒绝……
    “两年来,以道做了很多啊。”刘秉忠又道:“恢复汉法,我辈虽倡导多年,却是在你手中真正被实现。”
    王文统道:“是刘公与诸公多年来为陛下陈述儒学,我不过是恰逢其会。屋子盖好了,我添上瓦片而已。”
    “不能这般说。”刘秉忠摆手道:
第727章 功臣-->>(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