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回答道,“一帮好战份子!”
出国拍片并不是一个好主意,想家是一定的,无规律的生活和全身心的投入,也让演员们颇感吃不消,只有这些军迷们是活蹦乱跳的。
“年轻就是好啊!”科波拉感叹道。
最高兴的莫过于“清洁工”卡尔森了,这个尽职的“卧底”每天不落的写一篇日记式的新闻稿,通过他的“秘密接头人”传回洛杉矶,培养了一大批读者,这些读者看这个流水帐般的日记,像是看悬念连载小说。李思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再管他,只要他不乱写就行。
在九月初的时候,李思明又带着这一个加强营规模的摄制组返回了洛杉矶,临时演员们就地解散。这些人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相互结识,成了朋友,这恐怕也是他们另一个收获吧,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是生死之交!他们在镜头前几乎都有露脸的机会,只是最终要取决于导演和剪辑师的需要。人人都盼望着最终在影片中出现那么一两次,如果能有一个正面镜头那就更好了。所以在回国之前,李思明的身边总是有人有意无意的转悠,跟李思明套着近乎,直到李思明保证在首映式的时候,一定会邀请他们参加,这才所有人高高兴兴地回国。
拍完了所有的战争戏,李思明感觉自己好像又经历了一场真实的战斗,并且活了下来,事实上主要演员们也有这种感觉。
“战争是如此可怕,不论你是站在哪一方、都会有流血和死亡。”尼古拉斯。凯奇心有余悸,他饰演的是一位犹太裔士兵梅利西。
“还好,我还活着。”“菜鸟”布拉德。皮特感叹道,他扮演的正是大兵“瑞恩”,唯一受保护的对象。
在美国本土的戏份不多,主要演员们也不必参与,李思明让所有的人休假七天,毕竟出国那么多天,让所有人跟家人团聚一番,也是人之常情。
对于1984年的美国来说,尤其是洛杉矶市来说,有一个最重要的大事,那就是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7月28日至8月12日在此举行。本届奥运会有些值得人们在后来无数次谈起的事情:
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恐怖分子袭击和1976年蒙特利尔财务亏损后,1978年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决定,由唯一申请城市美国洛杉矶承办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由于本届没有政府给予财政支持的现实状况,因此组织者决定主要还是使用现有的体育场馆并寻求个人赞助。与企业集团订立资助协议:出售电视广播权和比赛门票;压缩各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尽量不修建体育场馆;不新盖奥林匹克村,租借加州两座大学宿舍供运动员,官员住宿;招募志愿人员为大会义务工作等。本届奥运会原计划耗资5亿美元左右,后来不仅没有出现亏空,而且有盈余。不过,美国奥委会的做法,也遭到一些非议,批评本届奥运会有浓厚的商业色彩,特别是在美国境内的火炬接力,参加者每跑1英里需3000美元的做法,引起了体育界人士的不满,认为它严重地违背了奥林匹克原则。尽管本届奥运会备受批评,但他们也为未来的奥运会创造了一个新模式,尤其是据报道他们的最终收益是2亿2千3百万美元。
自此之后,奥运会就蒙上一层越来越多的商业色彩,美国人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得到了较大的收益之余,也付出了一些代价。
除此之外,冷战思维也让本届奥运会蒙上了不和谐地阴影。大会即将召开的前两个月,苏联、民主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本届奥运会。虽经萨马兰奇等多方游说,与政府领导人会谈,但终究未能改变苏联等国的决定,苏联以安全问题为由,实际原因无非是报美国1980年带头抵制莫斯科奥运会的一箭之仇。(题外话:2008年某些西方人号召抵制北京奥运会,其实思维还停留在冷战时代,在这方面国际奥委会有过惨痛教训,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要警惕,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得意忘形!)
但这一届的奥运会,中国人终于实现了奥运会“零的突破”,谱写了中国体育史上的新的篇章。
中
第九十七章确实够帅的-->>(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