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一章五角大楼应该很羡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群:太矮,也不要,那有辱美军形象:太帅?更不行,不能把阿汤哥也给比下去了,咱要的是“英气”!你,说的就是你。你可以回家抱孙子了,这里不是养老院!还有你,不去上学来这里凑什么热闹?

    可是被刷下来地军迷却不死心,央求道:“先生,给一个机会。我不扮美军,我扮纳粹还不行吗?”

    “天哪,你难道不知道你的皮肤是黑色的吗?”负责选群众演员的助理导演埃里克格林伍德头都大了。

    “先生。为什么不要女兵,你们是不是搞性别歧视?”有少数女军迷抱怨道,她们身著军装,混在一群大男人之间,很是惹人注目,谋杀了记者地不少胶卷。

    “这个嘛?剧本中没有女兵。”格林伍德不敢太得罪她们,尤其是这个罪名,“我们还有一些女打字员,但都是平民,你们可以考虑一下。”

    “万岁!”女人们高呼着口号。

    “五角大楼应该很羡慕!”有记者感叹道。没法不羡慕。要是五角大楼在征兵的时候,也能出现这种热情高涨的响应。那部长先生应该高兴坏了。

    军迷们热情,记者们热炒,麦克肯纳公司和李思明地名字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报纸的重要版面,人人都在议论李思明的这一部二战电影。但走到目前为止,剧本的内容外界只能略知一二,要是提前让人知道了,那就太没悬念了。

    就在李思明明拍这部与诺曼底有关的电影,忙得焦头烂额的同时。那些政治家们也没有闲着。在即将到来的6月6日,英国人希望美国人记住他们是最亲密地盟友:美国人希望法国人记住,他们是救世主:法国人也希望美国人记住,分歧是有的,但他们不会忘记历史:而德国人却心情复杂,据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德国政党领袖科尔参加诺曼底登陆四十周年的庆祝活动,科尔拒绝了,因为他认为“时机尚未成熟”。科尔对1944年6月6日的战事,感伤如此深刻,既有德国公众的情绪压力因素,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是战败之始还是解放之始,他们的国家还处在冷战分裂之中,这也可以身作是D日的后果,当然也有个人原因的:他地哥哥当时就在纳粹德军服役,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的当天就受伤,后来在盟军的空袭下丧生。

    无论如何,这个日子对于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以及他们欧洲政治、军事和经济盟友来说,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政治首脑们将会聚在诺曼底,缅怀过去的光荣岁月、顺便讨论一下他们共同的敌人,曾经的盟友――北极熊。

    因此,当新闻媒体一遍又一遍地谈论麦克肯纳公司门前排起的长长队伍的时候,五角大楼也坐不住了。

    “他们找我干什么?”李思明反问道,“如果他们能免费提供旧设备,那倒是不错!”

    “也许他们认为,在这个特别地日子,这部歌颂美军士兵英雄主义精神的电影,是值得宣扬地,顺便改善一下美军的形象,并号召美国青年踊跃参军。”弗兰克尔耸耸肩。

    注册会员,享受无弹窗阅读环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