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章我热爱美国军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护神,但没人知道,甚至不愿去了解他们在战场上是如此地无助和痛苦,而在和平年代。他们又总是被人忽视,人们的眼里只有自己的**。这是中外共通的东西。

    “我完全同意。李,你放心,我会让他们真正了解一位军人是怎么回事。”戴伊看着李思明,很是理解。李思明给他的印象很不错,换句说,很有“共同语言”,他不知道,军人的情感都是相似的,眼前的这位导演也是位“前军人”。

    战争地本质是什么?最著名也得到最多认同的论断是战争理论大师克劳塞维茨做出地: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以另外一种手段的继续。也就是说,战争是为了某种目的或某种理念服务的,从这个视角,就可以看出在战场上厮杀的双方虽然在表象上行为是一致的,但背后的逻辑是不同的。

    但是参与战争中的士兵,从个体来说,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对战争的厌恶,对流血的恐惧、也许就是许多士兵内心深处的梦魇。平民百姓无法了解,更不可能去体验,李思明通过这样的军事训练让这些演员去试图体验一下真实历史中军人的情感。

    李思明的苦心和戴伊上尉的热心,却让这群演员们吃了个大苦头。演员们被带到了训练营,他们每顿饭只吃罐头食品,在泥水中匐匐前进,甚至睡在冰冷、泥泞的地上,戴伊说:“如果有成效的话,演员们在训练结束时就应该对保家卫国的战士们所做出的牺牲有了直接感性的认识。”

    “天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啊?”李思猜得没错,果然是肖恩-潘这个“坏小子”叫得最欢。但是人家新晋影帝都一丝不苛地全程参与,跟自己没什么两样。他还能说什么?

    从一开始,演员们就进入到影片地环境之中,他们以各自饰演角色的名字相称。每天学习大量军旅常识,在为期三周的训练中,演员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武器、近战本领、单兵战术和二战时军队地暗语和手语信号,他们还掌握了如何熟练使用武器,甚至可以蒙住双眼熟练拆装M-1步枪。

    这样的日子,让演员们已经习惯了自己的角色,吃饭或者走路之时,很自然地排成一一列纵队,挺像一回事。连在训练之余的闲话都是兵味十足:

    “一等兵莱宾。听说你的脾气很不错?”扮演尚未的汉克斯,调侃再剧中扮演“刺头”一等兵莱宾的肖恩-潘。

    “是的,长官!我热爱美**队!”肖恩-潘挺认真地回答道,说得风马牛不相及。因为李思明知道这个人的脾气,所以当仁不地让他演“刺头”。

    他脾气暴躁,后来因为殴打记者蹲过牢房。他从不掩藏自己地个性。即使后来娶了被万人景仰的麦当娜。她也没逃过他的拳头,最后闹到夫妻对簿公堂。黯然分手。他多次批评美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战争。人们喜欢他的勤奋,也喜欢他的硬脾气。李思明后来开玩笑地说:“如果你让肖恩演条狗,他一定是世界上最大地狗,因为他叫得最大声!”

    李思明不是经常来盯着这里,因为还有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他同各小组商量解决。但这里火热地训练营,让他回忆起自己的军事生涯,看到这些演员在教官的指挥下疲于奔命,嘴角很自然地露出微笑。

    “这些人表面上顺从,在心里头一定在骂我。”李思明想道。“也许训练营结束之后,他们的看法会有根大的不同。”这些演员们风餐露宿,负重40磅的装备急行军5公里,每天只能睡3小时,而且经常根本无法入睡,因为在潮湿的帐蓬里你会冷得发抖。但经历了这些之后,每一个都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要当明星,一定要付出点代价的。

    而此时那些演员看到李思明地这种微笑,心里却在恶寒。教官戴伊对他的笑容却总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因为这种笑容自己的脸上也经常会出现。尤其是当士兵被整得呼天抢地的时候。

    对于我们的大导演李思明来说,这一次跟以前不同。场面绝对要火爆,要成为“大场面”,而且还要竭尽全力,还原真实的战场情景。男人大多喜欢看战争片,据

第九十章我热爱美国军队-->>(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