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的原电影编剧.在讨厌了电视台死板工作环境和觉得再在电视台混下去没有意思.就出走到外面,成为许许多多独立电影或电视地项目编剧。
最后一种编剧是只写电影剧本的电影编剧.多数剧本由一人完成而不是像电视编剧那样由两人或以上来完成。这一种编剧在电影业最红地时候最多,但是知名的编剧都是跟电影公司签的合约,干得好的还有分红之类的.干得不好的只有月薪可拿.要是经常拿不出好的剧本可就得面临失业的风险。电影编剧还才一种.就是那种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处递稿的那种,这种人最惨,通常是无人赏识弄得穷困潦倒,只得长吁短叹呜呼哀哉。
而绝大多数内地编剧都另有身份.最普遍的行当就是作家。作家和编剧的不可分割是中国特色,作家和编剧的相互转化.导致小说和剧本至少可以卖两次钱。香港的编剧却更具有专业性,大多数人为着生计码字.大陆的编剧往往想跟导演较劲。
曾智找得就是这种穷困潦倒的编剧,不知他是为了省钱还是真地找不到。李思明跟这名编剧是在尖沙咀喜来登的咖啡厅见的面.此人名叫梅前.正是“没钱”的谐音,估计他老爸给他起名时没想到会有这个意思。梅编剧戴着一副很有深度的眼镜,头发凌乱不堪.身上的西装好像刚从箱底翻出来,折痕挺深的,一副很落难的样子。
“曾先生.您好!”梅编剧进了咖啡厅见着了曾智。一弯腰鞠躬到底,看来这个动作他做得挺熟的。“听说您有活吩咐我去干?”他那厚厚的镜片后闪耀着激动的光芒。
“梅先生,你请坐。我来介绍一下。”曾智招呼侍应上了一杯咖啡.指着正在装深沉地李思明道,“这位来自大陆的李思明先生,是本公司下一部影片的导演.他需要一个编剧.我就推荐你了。”
“谢谢曾先生.谢谢李导演。”他确实非常感谢。但是他却有些怀疑正座在面前品尝着咖啡的李思明,这个人横看竖者左看右看,怎么也不像一个导演。
“听说你很勤奋?这样好啊.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李思明说着客套话.“就是认为你认真勤奋.所以才找你来写编剧。”李思明没说的是,对方因为不得志.才会听他这个冒牌导演的话,编剧的地位一直就很低。
“谢谢导演!”李思明“表扬”地客套话让梅编剧听得颇为兴奋。苦日子他过够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靠泡面生活.每天到咖啡厅里喝着免费咖啡。兼写着注定被那些导演扔进垃圾桶里的剧本。如今有一个人说他会成功,怎能不让他感到兴奋呢?所以说适当的“赞美人”,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梅大编剧将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曾老板说你写过不少功夫片剧本?”李思明问道。
“是的。那些电影公司欺人太甚.我写的剧本要么被扔进垃圾桶里.要么根本就递不进去。好一点的,勉强挣个生活费。”梅编剧回首往事.很是痛心疾首.“哎,那都是我的心血啊。”
“你为什么不放弃?去报社什么地做个编辑也不错啊。”
“话虽那么讲.成为一个大编剧,可是我的梦想,我要电影里的主角根据我地思想跳舞,要让我塑造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为此我要一直写下去.直到拿不动笔为止。”梅编剧眼神坚定,李思明注意到他说到自己梦想的时候,杯中的勺子被他握得紧紧地。
“所以我请你来写一个剧本。”李思明并不想打击对方,但对方的敬业精神倒是打动了他,所以他更加确定了让他来写。
“是功夫片吗?我这有好几个现成的,请您过目!”梅编剧从他那已经很破旧的包里捧出好几本手稿,充满期盼,看来他早有准备。
李思明不想让他失望,装模作样地翻了翻,都是江湖恩仇加喜剧,跟眼下的叫座的影片是一个类型。
“嗯.你这些写得很不错,但不是我要的。”李思明道。
“李导演.您说你要什么样的,我保证能以最快地速度给你看初稿。”梅编剧急切地说道,他很显然不想让这个机会白白地浪费,尽管对方这个自称导演的年青人他从
第十八章 舍不了孩子套不着狼-->>(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