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低头。
    国民政府依旧像个到处漏风的筛子,据可靠消息光头夫人将于第二天前往长安参与谈判。
    问题是长安就如同火药桶,讨逆军的飞机肆意轰炸,万一某个飞行员一不小心....,对吧。
    人有旦夕祸福,
    谁也说不准。
    此事一传出,朝野和民间一片哗然,何部长还幸灾乐祸的对左右说了句血与火充塞长安。
    意思很清楚,一个女人到那种地方凶多吉少,叛军有多疯狂,看日本东京的损失就知道。
    其他人也认为光头夫人去了不过是多一个人质,最大作用就是让委员长在黄泉路多个伴。
    这话不吉利。
    却是事实。
    出发之前,她将左重叫到了憩庐,托付他维持金陵现有局面,防止有人私底下破坏和谈。
    她坐在沙发上,认真说道:“慎终,有些事情我不便多说,你作为特务处副处长应当知道。
    为国家、民族计,我作为委员长夫人责无旁贷,你在金陵要多多关注何部长,明白了吗。”
    “夫人。”
    没想到左重听完,坚定的摇了摇头:“是卑职建议的您去长安,我有责任陪同您一同前往。
    那里目前治安混乱,乱兵、土匪横行,抢劫和枪击事件时有发生,我必须保证您的安全。
    金陵这边有特务处盯着,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我们只要保证驻军和警方暂时中立就够了。
    委员长吉人天相定然能安全归来,到时那些魑魅魍魉将会无所遁形,国家也会重新安定。”
    既然知道了历史走向,左重觉得跟着去一趟长安又何妨,说不定还有机会见到那位伟人。
    论起来,那位才是他后世“真正”的老乡嘞,可以跟对方见一面,那他就没有白来这个时代。
    更重要的是在光头和老戴面前刷刷印象分,身为下属,上司有难自己怎么能不去相救呢。
    “也好,那你就一同前往吧。”
    光头夫人思考再三,同意了左重的请求,金陵有特务处的人员盯着,那些人掀不起大浪。
    谈完正事,她念头一动让仆人拿来了一幅明朝书法大家黄道周的《五言古诗轴》给左重。
    此人曾任南明的尚书,积极招募义兵,抵御清军八旗南进,不幸兵败被俘,殉节于金陵。
    就义前留下了纲常万古,节义千秋,天地知我,家人无忧的绝命书,品行常为世人称道。
    送对方的字给左重。
    其中意思不难理解。
    只可惜左重已经认准了地下党,不会做党国的忠臣烈士,况且这个比喻未免太不合适了。
    南明什么下场,所有的皇亲国戚、文武大臣被毒死,末连代皇帝永历帝也被吴三桂处决。
    莫非这老娘们是在预示国府的结局,那倒是不好拒绝了,左重恭敬接过,随后离开憩庐。
    1936年12月22日,兵变发生后第十天,一架军用飞机从金陵起飞向着西北方向快速飞去。
    这个古老国家的命运究竟会走向何方呢,整个民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