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李翔心血来潮,把李彻唤来,要考校他的学业。听说他正在读《大学》,便让他讲来听听。
“曹孟德之子丕、植皆少有诗才,曹子建更是号称才高八斗!”
“不过,我看我儿,也不差于他!”将这个小子抱起来,捏了捏他肥嘟嘟的脸蛋道。
无疑,相比最早出生的那些皇子们,后来的这些皇子们是相对而言比较幸运的。
他最早的那一批皇子,那个时候,李翔常年外出征战,很多皇子出生的时候,他都不在身边。甚至就连名字,都是他外出征战之后回来才取的。
但后来的这批皇子,出生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大晋已经一步步的强大了起来,也不需要李翔亲自外出征战了。故而,基本都见证了这些孩子们的出生。
面对老父亲的夸奖,李彻却摇了摇头,说道:“子桓兄长与子建兄长的学识品行,都是值得敬佩的,儿岂能与之相比!”
当年,曹丕顺着杆子就往上爬,以至于,让李翔平白无故多了一个义子。
故而,李彻这才因此而称呼他们一句兄长。而这些年,曹孟德的这两个儿子,尤其是曹丕,在洛阳之内,表现的也是规规矩矩,一副道德楷模,贤臣的样子。
虽然李翔知道大概率是装的,毕竟,历史之中,他的德行,可和道德楷模没有任何的关系。
但是,只要他能给安分下去,能够装上一辈子,李翔到时候给他追封一个道德楷模也没关系!
不过,抱着儿子的李翔,听到李彻这么说,倒是更乐了。
“小小年纪,也知谦逊,同样难得啊!”
“你读书刻苦用功,朕该给你奖赏,说吧,想要什么?”今日,李翔的心情似乎很是不错,故而,大方他对李彻眨了眨眼道。
不过,有些令李翔出乎意料的是,李彻摇了摇自己的小脑袋,清亮的双眼望着李翔,认真地说道:“母妃告诉我,读书是为了明智识礼,修行操守,倘若受了父皇赏赐,不就成了为赏
第1799章十七皇子,钟灵毓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