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替了这个尚书之位。至于萧何原本的刺史,则是交给了李光义来担任。
在北方之战中,李光义毕竟是劝降了一整个赵德芳集团,让大晋兵不血刃得了数万兵马,以及田单、赵普、赵公明、辟寒等文武。
这个功劳,除了爵位之外,该提拔还是要提拔一些的,要不然,以后还有什么官员给你卖力?
至于高粱河车神李光义,打仗的本事虽然有些诟病,但是,治理内政的本事总归是有的。
一个刺史之位,他还是当得起的。
酒过三巡,气氛稍微活络了点。李翔放下酒杯,目光扫过一张张或年轻或成熟或已经苍老,但却基本都充满期待的脸,开口了,声音不高,却让整个亭子瞬间安静下来:
“诸位新科进士,金榜题名,可喜可贺。今日朕邀众位来这园子里,一是君臣同乐,二是想听听你们这些新科进士,对两件关乎新朝根基的大事,有何高见。”
李翔顿了顿,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方才继续说道。
“这第一件,那就是南洋的事情了。”
“交州以南的那些地盘,咱们大晋经过了三年的大战,算是拿下来了。可那地方,热!蚊子多!林子又密!当地土王、酋长,表面归顺,心里头怎么想的,难说。”
“语言不通,习俗各异,瘴疠横行,还有海盗时不时来捣乱。藩王和下放的官员,水土不服的有之,被当地势力架空的也有之。”
“你们说说,怎么才能让这些新地盘,真正变成咱大晋安稳的后院?怎么让那些南洋人,心甘情愿的当咱们大晋的子民,而不是老想着造反或者被海盗裹挟?”
一个地方,只有开始治理了,问题才会一点点的全部暴露出来。没有实践之前,不可能凭借想象把所有的问题都想到。
这不,这是东南亚正式开始治理,海盗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东南亚那个地区往南的话,海岛密布,到处都是群岛,故而海盗的问题相当的猖獗。
第1797章三大尚书,宴中考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